镇子上人来人往,比山上热闹多了。
虽然不是第一次下山,但每次下山守观都会这样想。
这镇子呀,起初并不像如今这般繁华,这一切还是得从山上那个道观说起。
当年道观最鼎盛时,那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人多了也就有了生意,这一路走去,四条胡同,八条小巷,从高处看,蜿蜿蜒蜒,好不景气。
于是随着朝廷普及佛教,大肆修建寺庙,说是普度众生离苦得乐,但是拜的人千千万万,又有几人能登极乐。
但至从佛教传到赵国,一些大的道观还好,小一点的基本已经荒废。
这也是道观里师兄弟们说散便散的原因之一。
不然那位守观的师伯在走时绝不会对道人说我不如你,毕竟那位可是如今举兵造反的三王之一呀!
……
小镇口往前走不远处便是来福街,从来福街中心转个弯儿,便是葫芦街,走过葫芦街,便是小镇上最热闹的兴盛街,这里多是酒楼茶室,糕点铺子等等大作坊,便都在这条街上。
而兴盛街最中心繁华的就是钱家大宅,整个兴盛街有大部分产业全是这位钱大老爷的,此外小镇上的私塾也是这位钱大老爷开办的,请的都是有学问的先生,只是那私塾读上一年可不是寻常人家能消费的起的。
这日钱大老爷穿着富贵,挺着大肚子带着小厮在街上闲逛,这位大老爷身价不菲,不喜喝酒,也不是什么文人雅士,此人人生无非两个爱好,一爱钱,二爱美人。
镇上有传闻当初一老农老来得女,家中闺女才十六芳龄,生的不像父母那样平庸,却颇有姿色,在老两口这里也是含着怕化,捧着怕摔了,常常叮嘱女儿不要随意外出,没成想,就一次给田里劳作的父母送了一次饭食,却被那闲的打不出几个屁的钱大老爷给瞧见了。
瞧见了之后,这钱老爷便是茶不思饭不想,就想着要把这黄花闺女怎样带回府里好好把玩。
第一次派人去求亲,那老两口哪不知道钱老爷是什么人呀,那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货色,仗着家里有钱,和官府沆瀣一气,为非作歹,这哪敢把闺女嫁过去,于是与小女年纪尚幼回绝。
好在回绝之后也就没有下文了,老两口也就没放在心上,哪知有一天老两口出去劳作,做着做着那心里就莫名其妙感到不安,老两口一合计,总归觉得不安,思来想去便觉得会不会是闺女出事了,两老口急急忙忙放下手里活计赶回家。
果不其然,等两老急赶慢赶回到家,便看见大门被人强行撞开,这可吓坏两人了,赶紧找女儿,却发现女儿在家中已经昏迷不醒,身无一物。
很快两口子便上衙门请冤,但这钱老爷早与官府明里暗里不知道做了多少违心勾当,一来二去便是以没实据等借口搪塞,不予查办。
老两口天天去官府闹,直到最后被赶出府衙,邻居们虽然有心想去作证,可都畏惧钱老爷的权势,不敢作证。
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