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中,石头的重要性堪比存折、黄金。
在睡体育馆时,他一直死死捂着这块镇心之宝,生怕掉了。
然而,最终这块石头竟成了惹祸之源。
原本,他想到地下室去看看情况,进行谈判,没想到因为太紧张,不小心石头一松手,砸到了如蟑螂般生存的前管家老公的脸上。
后者彻底被激怒,爬到阳光下,上演了那场丧心病狂的杀戮,穷人儿子自己也差点丢了命。
影片结尾,儿子终于放下一切负累,将这块“奇石”放进水池里,发现和其他石头没有任何区别。
洗尽铅华,原来之前的念想只是自己的心魔。
放下了石头,也意味着儿子认了命。
深入血液的贫穷,让他终究无法离开下等人的圈子,索性接受现实,重新做人。
看一部《寄生虫》相当于看1部好片的信息量。
人有五感: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身体的触觉。
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电影一直以满足视觉和听觉为主。
然而在此片中,导演和编剧又尝试引入了需要观众脑补的感觉:气味。
神经科学家发现,气味拥有一种饱含诗意的能力:人类对于气味的印象,比语言和画面更深刻,可以通过气味来解锁并唤醒已经被遗忘许久的情感回忆。
服装打扮、语言口音可以区分人类群体中的阶层。
而导演和编剧则通过《寄生虫》告诉观众:打扮和语言可以伪装,但气味不行。
穷人一家第一次差点被识破,就是因为富豪家的小儿子对气味极其敏感,他发现:这四个人身上有一样的味道。
接着,女主人又因为嫌弃穷人爸爸住体育馆一夜的气味,打开了车窗。
本质上,气味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弥漫在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穷人可以洗掉衣服的汗味,却洗不掉已经深入血液的地下室霉味。
气味,就如同阶层一样,时时刻刻存在,承载着穷人对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
当富豪在最危急的时刻,嫌弃穷人臭气熏天,彻底激怒了穷人的爸爸,遭到了杀生之祸。
在《寄生虫》中,隐藏着一种更为隐蔽的气味:性。
车后座的内裤,撩拨起了富豪夫妻在沙发上的情爱。
富豪女儿与家教老师萌发爱意的开端,正是那香甜的一吻。
连形同蟑螂,住在地下室的前管家丈夫的案头,也少不了2超薄避孕套。
有部神作中,最震撼人心的台词就是:“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寄生虫》没有如此直白地说出这样的台词,而是通过电影画面上看不见的气味,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结构、场面调度、还是隐喻讽刺,都堪称无懈可击。
在类型上,很难用喜剧片、悲剧片、悬疑片、黑色片、血腥片、嗨爆片来定义这部电影。
早在未上映前,参赛单元播放中,看过这部电影的欧美媒体就将《寄生虫》评价为“悲喜剧”——前半段喜剧,令人大笑,后半段悲剧,令人掩面深思。
“泰熙,恭喜你,实至名归!”
“三姐,你走出了自己的路。”
走出影院,少时大半少女和金泰熙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