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虞朝要想谋个一官半职,有这几种途径。
一个是参加科举考试,通过科举途径走上仕途,这条路竞争虽然很激烈,要求很高,需要才貌双全的人才能过得了,但通过这条路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第二个是门荫补官,或者叫做恩荫补官,也就是说如果家中有六品以上的官员,那么他的儿子、孙子、曾孙、兄弟还有叔侄都享有荫补的权利,成为较低品阶的官员,这是虞朝太祖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后,给文官士大夫阶层的优待。
第三个则是纳粟买官,这条路往往是灾年的时候,朝廷为了筹措粮食,特意开放给粮食大户的口子,但这种方式得来的官阶也往往是最低级的,且可遇不可求。
第四个则是从军补授,是为了奖励那些获得军功的人而授官,这也通常比较困难,一来是虞朝文官治天下,马背上得军功往往被文官轻视,故而即便能补授,官阶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也不值当。
第五个便是吏人出职,即跟随官员做事,就有机会获得当官的机会,而这往往也和官员举荐有关。
如梁县尉手中这份临安府的参军司士告身,显然便是苏明苏知州向官家举荐了徐宁,官家下恩典,再有吏部兵部等盖章,才出来的。
这可是天大的殊荣!
梁县尉看着徐宁,眼中也带着几分艳羡,他这个县尉乃是当初从军剿匪马上厮杀辛苦得来的,也不过从九品罢了,而徐宁却是写了两首诗词,得了苏知州的赏识,便可轻轻松松有了这参军司士的告身。
更不要说,通过那邸报传遍天下的诗词,怕是官家也得见了,若是这徐宁辅佐刘都监剿除水贼,再升几级,以他的年龄和文才,将来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想到此处,梁县尉便更是亲热了。
徐宁看着那参军司马的告身,脑海中闪烁过一些画面,旋即便停在了与吕老春风亭见面的对话上。
“徐小友,很多事情,即便是老夫也都只能勉力为之,你要想独善其身,何其难也!”
默默想着这句话,徐宁苦笑一声,明白了,吕老那句话是在这里等着自己。
怕是这参军司士的告身送来之前,吕老便已知晓了此事!
然而官家的恩典却是不可违,徐宁心中轻叹一声,将那告身接过来,拱拱手道:“徐自牧谢过梁县尉,谢过知州大人!”
梁县尉呵呵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徐司士,刘都监那边有令说,五日后,在大水泽北面的小亭山上点卯,你可莫要迟到了!梁某还有其他事,就先回去了?”
徐宁拱手道:“自牧记下了,梁县尉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