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声响起。
没过一会儿,历史老师走进教室里,拿着一个古风茶杯,夹着一本历史教科书和一卷画像站在讲台上。
他将手中之物统统放在面前的讲桌上,先是扫视了一圈教室内,确认没有学生缺席后,这才宣布上课。
他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体型偏瘦。穿着白衬衫、黑西裤、打领带,留着平头,一副精明干练的模样。
历史老师清咳了两声之后,便用低沉浑厚的声音开始讲课:“这节课我们讲讲华夏古代第一位圣人‘孔子’。”
“同学们有异议吗?”历史老师询问。
没有学生回答他的问话,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只是历史老师一贯如此的礼节性的询问而已。
当然,如果真有冒冒失失的同学提出什么疑义,那就是对历史老师的不尊重,也等于是对历史老师权威的挑战。
很显然,历史老师并不想要接受任何质疑。
所以,他也没指望谁能回应自己。
于是,历史老师继续讲述:“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华夏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发展者,被世人称为至圣先师。”
讲到此处,他喝了一口茶水,润润嗓子,接着评语抒词:“天下事皆可以孔而不为;圣贤功德必然能够流传百世、载入青史。”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被世人奉为孔圣人,地位尊崇,受万千百姓景仰和爱戴……”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
说话间,历史老师从讲桌子上拿出一副孔夫子画像,他用吸铁石将画像固定在黑板上。
然后,他指着画像继续说:“同学们看到这幅画像,应该都知道他是谁吧?”
班级安静极了,鸦雀无声,所有人纷纷抬起头来朝画像望去。
只见黑板上的画像里画着一位须发皆黑,身材高大的儒雅男人。那个儒雅男人虽已垂暮之年,却依旧风采斐然。
他的额头很高、并且有很明显的突起,脸两旁垂下长胡须,下巴也垂着长长的胡须,看去就像一颗松树;眼睛顶着浓眉,睫毛很短就像修过,鼻子又宽又大,嘴唇厚而且紧抿着。
他头戴一顶黑绸帽,身上披着一件灰色宽大长袍,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神情十分生动。
画像中的老者,看去就像一棵屹立在山巅的大松树,让人仰慕。
“孔子!”有女生轻呼。
“果然是孔子啊……”
“我家里也有一副孔子的画像。”
“我小时候还拜过孔子呢。”
“……”
教室内传来窃窃私语。
历史老师笑了笑,他抬起双手做了一个禁声的姿势,示意同学们安静。
接着,他朗声介绍道:“我国古代文字博大精深,其中包含许多奥秘。比如《诗》、《礼记》、《易经》、《论语》等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它们应该被后人不断地继承、弘扬,可惜到了现今它们读者却寥寥无几。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瑰宝,流传千古,仍然值得尊重。”
说完以后,历史老师转身,目光扫视一周,然后对全班同学说:“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孔子之道,希望你们能好好听课、努力学习。”
“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哪些方面?”历史老师环顾教室一周:“请问,谁先来回答一下?”
等了一会儿,见教室里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后,历史老师便直接开始点名:“舒煜辰,老师想先听听你的见解。”
听到历史老师喊他的名字后,舒煜辰立马起身站直,毫不迟疑且简而意骇的说:“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将自己所有学说都融为一炉,并且以此为基础去教化世人。”
“嗯,虽然语句简短,但却说的很好,坐下吧。”历史老师赞赏地点点头。
随即,历史老师开始将舒煜辰那句简而意骇的语句,用更多的词语详细讲解起来:“孔夫子的优秀,在于他能够把各种学说合理结合起来,并且以此为根据,阐述各自的价值与意义。
“比如《孟子·天行健》中提到‘君子’,孔子把自己的观点跟孔孟学说相互印证、融汇贯通,成就了孔圣人。”
“《论语》中提及‘君子当治天下,以德服人’,孔子将其运用到治理朝政中。”
他的声音浑厚有力,仿佛洪钟般敲击着每个学生的耳膜,振聋发挥着激情和热血。
随着历史老师的叙述,整个教室都变得鸦雀无声。
“孔夫子的智慧非常广大,他的思想包罗万象,能够帮助人们更快速度地接受新鲜事物,也能给予新事物更多启迪,促使人类前进。”
“《礼记》中提及‘三皇五帝’和‘春秋战国’的概念,这是儒释道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还提到‘仁爱、敬畏、礼仪’等,这是华夏儒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圣人孜孜以求的宗旨。”
………………
历史老师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教室里的学生则安静听着,他们表情凝重,目露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