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回忆(1 / 1)

大蠹皇朝 残缺很美 2629 字 2023-05-19

说到这里,王保涂恢复了平静的脸色道:“你且细细听我道来。我不会重复半个字。”

费景悟说道:“你要着重讲一下信的内容和粮食的去向。”

王保涂沉默了片刻回忆道:

一个多月前,他正在工作,忽然兵勇递来了一封和张岳涛有关的信件,他连忙拆开来看,信里赫然书写着:

尊敬的王县令,银川卫今年遭遇天灾,粮价暴涨二十几倍,需要你即刻支援,你只需按照这些递信给你的人的方法去做即可。放心好了,我们向你保证,这次支援属于借贷,粮食日后我们会补上给你,你只管做就行。朝廷的赈灾粮不日就会发放到银川卫,待到赈灾粮一到,我们即刻给你送来。倘若因为借粮给我们而导致贵县粮价暴涨,待到朝廷赈灾粮下来,我们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以每担3两银子的利率支付。赈灾粮我们会第一时间运到贵地,及时平抑粮价,借的粮食我们也会给予相应的利息,以每担4斗小麦的利率支付。现在要和你攀谈的人是本卫府亲自指定的粮商,他们全权代理运输、仓储、分发贵地粮食的相关事宜,你大可放心相信他们,具体事宜你可与他们商讨。这封信既是请求,也是命令,望王公认真执行,不可懈怠。见到此信,应如见到本人。事成之后,必有奖励,我在京城给你置办了一套三进大院,供你享受,还在京畿道置办了1亩田产,若你子孙没能高中举人,至少能靠着这1亩肥田自谋出路。这番操作能让你永无后顾之忧,你也知道,京城的房价和京畿道的地价,不可与银川卫相提并论。你只要认真按照他们说的去做,这些东西都是你的。记住,此事一定要保密。不保密的话,即使你做了也是一场徒劳。

落款是银川卫府张岳涛。名字下方盖着银川卫府的鲜红大印。信件内还附着了两张房契和两张地契,乙方的名字都已签署,上面也写着款项已付,只等甲方签字了。

为官十载,王保涂从未想过自己能在京师置办房地产,他每月领着微薄的俸禄,刚好能够一家人糊口。他的妻子在老家江西九江,育有3名子女,他在中宁又有一个小妾,加上家里的几名佣人的开支,他基本上每个月都没法拥有剩余的钱财。他的已经去世的老夫亲从小教育他要忠心耿耿,忠于朝廷,忠于上司。因此,当张岳涛发出这样的命令之时,他决定义无反顾地执行。况且,他王保涂本没有机会进入官场的,是因为张岳涛的举荐,他才有机会坐在现在的位置。父亲的教诲,太守的举荐,上司的豪礼,这一切都让他没有理由不按照上司的吩咐做。

于是,他即刻让兵勇将几人请了进来。他则径直走到内堂。

几人身材健硕,兵勇带领他们来到内堂之后,为首的两人毫不客气地直接进屋,屋外四人把守,将兵勇哄走了。

为首的一人瘦削挺拔,鼻梁高挺,开门见山地说道:“想必王大人已经读过张太守的书信了。我们呢是银川卫的粮商,近期由于银川卫的粮价飞涨,张太守特意命我们来贵县寻找对策。目前来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你们将贵县的粮食统统收购,运到银川,这样我们再将这批粮食在银川放出,方能平抑粮价。”

王保涂问道:“那二位需要我怎么做?”

为首的那人将办法直截了当地告诉了王保涂。

王保涂问道:“你们叫我这么做岂不是多此一举?你们直接从市面上买粮,自行运输岂不更加安全便捷?”

为首的人说道:“这王县令就不知道了吧。朝廷曾有令,各地粮商不得随意到其他地区购粮,各地将府有义务监督,倘若守门府兵发现有人异地买卖粮食,即可现场查处没收粮食。之所以颁布这样的告令,是为了防止我们粮商做大做强,最终形成垄断,尾大不掉。而各地粮商只能在本地经营粮食生意,即使最终形成垄断,也只是限制在当地,没法向其他地区扩张。这叫做区域限制策略。正是这个策略,让银川卫当地粮商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供投放入市场,导致粮价飞涨。因此,只能依靠你们当地的商人来运作,借口将粮食运往本县的乡村,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将粮食运出城,而我们则在城外固定的地点接收粮食,再运到银川。王县令唯有这样做,才能救银川万民于水火之中。”

王保涂说道:“既然是救民于水火的大事,本官自然不会懈怠,只是这样做也会令本地的粮价暴涨,对本地而言乃得不偿失之举。”

为首的那人说道:“你们不是有县衙粮库吗?只要粮价暴涨之后,你们就开仓放粮,平抑贵地粮价。再不济,不是还有将府粮库吗?”

王保涂说道:“是这么个理,可是本官还有一个问题。虽然粮商不可以跨地区经营,但公粮是可以通过银川卫府发布明文跨地区调运的呀。明明可以走公粮运输途径,这样就不用你们商人插手,一样可以平抑银川的粮价,为何张太守还要让你们商人从中运作,还要本官进行如此复杂的运作,这样岂不麻烦?”

为首的那人说道:“这你就不懂了,走公粮运输途径的话,公粮运到银川,只能以低于市场价3%-1%的价格卖出,这样的话,不但糟践了这批宝贵的粮食,还让张太守没钱可赚,更有可能会让不良商家借机大量低价屯入,再以市场价高价卖出。我们卖的话,会以低于市场价1%-15%的价格卖出,这样我们有了赚头,才能将赚来的钱作为回扣分给张太守一部分。不然张太守怎么有钱给你买大宅子和田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