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马叔平频施拖字诀,御林军借使瞒天计(2 / 4)

况南迁文物,在日寇投降后,业已东归。按当初所议,应该返回北平故宫,当时行政院院长宋子文的铮铮保证,言犹在耳。可如今,马衡亲撰报告,民国政府迟迟不睬,如泥牛入海无消息,看来还是胡适、鲁迅、周肇祥的当初判断是对的,南迁文物一开始就注定是有去无回。如今,这杭立武又来催促文物装箱南运,马衡为之反感。

马衡为一介文人,以学术地位成名,学而优则仕跻身故宫博物院院长高位,按隶属行政院的级别,也是部级高官。但毕竟不同于王世杰、杭立武这些官场之人,他的地位较为中立、超脱,对国民党抗战胜利后盛极而衰自然有清醒的认识。马衡曾私下对幼子马文冲说:“抗战胜利,失地收复,中国一跃而为世界五强之一,正是中华民族百年难得的复兴良机,然而国民党没有为国为民抓住这一机遇,从接收到内战,其所作所为,无一着不是违背民意,徒逞私心,因而未及四年,就把国家拖到绝境。”

马衡对前任易培基因国民党内部倾轧蒙冤致死更是记忆犹新,纷纷乱世,博物院南北分设,文物历经迁离,复杂程度比那易培基时代更不知繁几,实在再没有必要趟这浑水。此外马衡的儿子马彦祥此时已在解放区从事文化工作,共产党通过这层关系已示意马衡典守北平故宫,迎接北平解放,解放之后,故宫博物院仍由其主持。同时期望马衡利用自己的身份,影响傅作义,以北平文化古都之重要,力促北平和平解放。

马衡主意已定,但是面对杭立武的十二道金牌,硬性抗命恐引来杀身之祸,只得使用拖字诀。做点表面功夫,为赋新词强说愁,把挑选、整理、包装、封箱各个工序拉长、做细。

1948年9月开始,恰逢故宫博物院合并古物陈列所核对账册、实物之际,马衡交代总务处长张庭济,接收的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可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首批运台文物准备,以应付杭立武的电令。

张庭济心领神会,以保证南运文物之运输安全名义,总务处拟文向行政院请款,用于购买大量的木板木箱、棉花、织带物,另外安排刻制“故宫博物院、北平古物陈列所编号”木印,以及文物上加盖博物院火漆印,同时又提出此行南运名义上是应民国政府行政院之令,为示郑重,避免私下内部掉包,请行政院统一提供盖有中华民国政府的封条,其上书明“民国三十七年、运抵台湾”字样,这样以攻为守,拖延时间。

马衡在院务会议上强调说:“我们先把精品选出来,造清册,交总务处报院,这个工作要求快,至于包装,一定要仔细谨慎,古物馆的藏品都很娇嫩,你们都是有经验的,只要求稳重妥当,要保证不损坏,不要求快,记住,不要求快!”

为了应付上面,马衡先让总务处把所谓迁台文物精品目录报行政院审批。对于装箱工作的进度,除了一再告诫不要慌、不要快之外,便不再过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