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刘刚也被李昊夸奖,众医生们又将他给围住了。
一旁的李玲见到因为出血渐渐止住而面色渐和的父亲,又看了看众星捧月般被围着的李昊,心中感慨万千:“以前读书的时候哪里想到李昊现在有这么大的成就?”
趁着下午没什么病人,大家又没什么事做,众医生跟随着李昊来到他的诊室,祈求老师多讲一些。
李昊也是有些激动,这些中医生们这么好学,肯学。还愁中医不兴?坐在椅子上想了一会儿,问道:“你们听过火神派吗?”
“听过,就是那个擅用姜桂附来治病的学派嘛!”
“就是,听说这一派以敢用、重用、广用附子而闻名。”
“最近这几年确实冒出来很多所谓的火神,但是看他们用药太吓人了。附子动不动就1克,吓人的还有用到3克的,用到5克的也是大有人在。”
“就是,我身边有个朋友也在学习火神派,以附子用量多而沾沾自喜。”
中医生们七嘴八舌的说。
李昊很欣慰,这些中医生们都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点了点头,说:“在展开讲述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见中医生们正襟危坐,笑了笑,讲了起来:“清末光绪年间,成都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医药无效,成都府属16个州、县,纷纷推荐当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他们或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或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外溢。结果愈治愈坏,日趋严重。经人推荐,请名医郑钦安来府诊视。
当日郑钦安诊见夫人面容苍白,虽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舌质淡红,苔白腻。诊毕,郑钦安处方:制附片四两,炮干姜四两,炙甘草二两。
朱知府看方后竞瞠目结舌,且量大超常,治此等吐血重症,焉有不惊之理。孰料,药后,病人自觉周身凉爽,胸口舒畅,吐血竟然止住,而且吃了两小碗稀饭。病人坦途,由此而愈。此方干姜附子都是大热之药,想不到效果如此神奇。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金匾一块,上书“医宗仲景”四字。”
一众中医们听得啧啧称奇,也有知道的,但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知道李医生没说完,全部都没说话,等待下文。
李昊喝了一口水,继续说:“要说擅用附子,郑钦安先生并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我们中医的祖师爷,张仲景先生。你们可以回去看看,伤寒论113个方子当中,使用附子的方子有多少?剂量又是多少?历代注解伤寒论的医学家太多了,但是在我看来,深得仲景先生真传的,也就寥寥无几的几人。而郑钦安则是这寥寥无几几人当中的佼佼者。
世人都看到郑钦安先生姜桂附用的重,就叫他姜附先生或者火神派。其实先生在世的时候,还没有人称其为火神派,这个称号是后世的人叫出来的。为什么要重用姜桂附?不是他喜欢用,也不是他只会用。而是他临床遇到的很多患者大都是阳虚患者。你们听清楚,是大多,而不是全部。当遇到阴虚患者的时候,先生是直接清热去火的。
但是现在的人,跟风、不追求阴阳实据,见人就用附子,而且是大剂量的用。这要是用对了,那还好。如果没有用对,那就是草菅人命。所以人们对于火神派是爱恨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