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倒是挣得不少,可惜却是官方高度管制的,必须先入了工籍才能经营。
所谓工籍,说是四良籍之一,其实地位连不良籍的商贾都不如。
自从文帝将周边一切能征善战的国家打的能歌善舞了起来,四海升平,夏国内的奴隶渐渐不够用了:
缺少了大量的战俘,国内那点因罪被判为贱籍的奴隶根本不够。
于是后来的贵族、士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工籍:作为能兴造器械的工匠,他们是需要在官府注册,确定了门籍后才可以开工坊的。
而工匠如果想脱离工籍,则需要提前向官府上报,由官府出面赎买工坊后,才可以转为农籍。
如此一来,受到重重限制的工匠就被贵族和世家们盯上了:
农籍是立国之本,盘剥农民容易被文官们搞死;巫籍专事祭祀,打他们的主意会被得罪皇帝;士籍是文官世家,算计他们还不如上吊自杀。
只有工籍受到官府的限制最多,脱籍的难度极大。最妙的是,工籍的子孙后代也是工籍,不怕人丁稀少!
简单来说,如果丁远打算做铁匠,那么初一十五需到县衙点卯,每月需要清缴税银不说,时不时还会有官府的摊派下来。
官府的摊派可不是说李家要打个犁,张家要打个锄头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工匠自带工具到指定地点干活的!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农籍的徭役?嘿嘿,摊派可算不得徭役!
倘若哪次的孝敬银子给的不够,胥吏大笔一挥,工匠就得县南县北到处跑。
至于脱籍为农?没有工坊不得脱籍;工坊太小不得脱籍;官府清点完成之前不得脱籍!
“怎么样,兄弟,别想着干工匠了,跟着老哥哥我当猎人去吧。保不了你大富大贵,几年时间在金石安个家还是没问题的。”
光筹交错间,张茁这样对丁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