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为了给他们改善生活,想方设法给插队青年调剂细粮,
加强营养,记得年终他们公用6多元的电费全免,
食堂大师傅的报酬由大队记工分,这在当时是很不小的数字。
老支书经常三天两头来宿舍看看有什么困难。
曾记得:那年,煤很紧张,为保证他们冬季取暖和食堂用煤,
他多次跑公社,找有关部门给予解决。插队青年食堂没有油吃了,
他召开各小队会,让小队给每位插队青年支援两斤食油……
为了尽快地把插队青年新宿舍建起来,
老支书在村里困难、物资匮乏的情况下,
东奔西跑去县里找有关部门调运物资,请木泥匠大师傅……等等,
知青点,倾注了老支书大量心血,现在,每个插队青年想起来,
都十分感动,难以忘怀。
更让插队青年难以忘怀的是:由于他们正在长身体,
加之农业劳动强度很大,使他们饭量大增,分的口粮528斤(原粮,
根本不够吃,后来已快到断顿的时候,这可急坏了这位老支书,
他多次跑公社,上县里有关部门,不知跑了多少路,
找了多少领导,终于申请从国库里调拨出三千斤粮食,
才使插队青年食堂一直没有断炊。
万慧来总结说:
“小艳,真好,这两年来的生活,
让你在身体和精神层面得到了双重锻炼,甚至,短短的这几天,
大大的帮助了我”
万慧来坚强的告别了杨小艳,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还没等到家里,遇到了同学刘京京,她住在74栋,
也算是慧来的邻居。她和慧来一样,毕了业,等待分配工作。
见到慧来,她很吃惊。慧来心里明白,
刘京京一定听说了杨大喜的事情,见慧来并没有多少影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