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纪良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尴尬:
“我还不如那个陪唱的。南方人只看钱。那时候艺术不值钱,钱最值钱。万元户和导演出去,人家满脸的笑容肯定是给那个万元户的。”
后来,纪良在朋友处听到老板对自己的评价是:
“纪良就是个文人,做生意不行。”
“这基本上把我判死刑了。”纪良捏灭一个烟头说。
纪良好离开深圳,几个月后,转战另一个经济特区——海南。
初到海南,纪良走出飞机门时,没有湿热的空气,只有满耳打桩机的声音:
“咣当!咣当!”
“遍地都是工地,我本能地觉得这个地方有机会”
1992年正是海南地产泡沫的顶峰,以四大银行为首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
“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
当年海南城市人口1多万,房地产公司就有2万多家,没人知道房子盖好卖给谁。
“那是海南最疯狂的时候,击鼓传花。一个穷光蛋,一夜就能变成百万富翁。”
那时的百万富翁可以说大富豪了。
纪良亲眼看到这样的神话:
一个从北京下海的人,身无分文,借了2万元,不买地而是买了两台奔驰。
他专门跑当地领导,请领导吃饭、娱乐,结果批了一大片地,拿出一部分来一转手,就真的有钱了。
暴富后,这个人回贫穷的老家光宗耀祖,答应帮家乡政府脱贫,县里筹集了2万元交给他,他也豪气地承诺能赚两三倍。
他把钱买了地,却没想到海南地产泡沫很快就破灭。
“土地价格掉了一半,真的成‘负翁’了。”
纪良回忆起这位朋友的惨况:
“老家人都说他是骗子,2万元对他们老家是要命的,最后老家公安局来人到海南把他抓走了。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