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流行的有《大破天门阵》、《黄氏女游阴》、《吊孝》、《双锁山》、《大西厢》等。
满族书曲作家韩小窗、罗松窗创作的“子弟书”
《林黛玉悲秋》、《红拂夜奔》、《凤仪亭》、《烟花楼》等也流传很广。
三是少数民族移植汉族说唱文学作品。
蒙古族民间艺人以“乌力格尔”形式用蒙古语说唱的汉书有:
《大唐》、《响马传》、《东辽》、《西凉》、《范松楼》、《十把穿金扇》、《三国演义》、《大八义》等
这与文化广场带给薛余的感觉都是一种常去常新的体验。
有关这方面的记忆,他都记录下来。
上初中的时候,欣逢国庆十五周年,学校通知他们参加地质宫广场的国庆游行集会。
全校同学服装整齐——白衬衫、蓝裤子、戴上红领巾和团徽,排着队唱着歌,步行去地质宫广场。
从学校走到那里,好远的路呀!也不觉得累。
这时从各个路口走出兄弟学校长长的队伍,还有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吉林工大的大哥哥大姐姐,打着学校横幅,唱着歌,拿着花束,太壮观了!
走到地质宫广场——可真大呀!
广场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各学校按要求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队伍,升国旗唱国歌。
地质宫广场当时是黄土地,凹凸不平,唱完国歌,学生们拿出手帕或小垫,有人干脆脱掉一只鞋坐在屁股底下,席地而坐。
方阵队伍和花车依次在主席台前走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