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拜师(2 / 4)

“细分?”

“就拿县令来说吧,作为一个县的父母官,县令要扬风化,抚黎民,审冤屈,躬狱讼,知百姓疾苦,几乎总揽一县大小事务,而《大楚法典》共计有五十四卷三千三百五十一条法律,这让一个县令如何能完全记住?

“因此,很多县令只能记住一些比较常见的,比如偷盗、抢劫、互殴、杀人等相关的法律,至于一些比较罕见的,比如之前你们携带大杀伤性刀具之类的法律,就不太熟悉。

“遇到不熟悉的案件,县令处理起来,难免会有很多主观的判断,这就是导致百姓不信服的根源。”

项炎恍然。

确实,虽然如今大楚依法治天下,但是在一些小县城,县令要做的事情太多,没法专心牢记《大楚法典》,这就导致了他们断案,很多时候还是会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主观判断。

每个人的主观意识由于身份、地位、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同,会不尽相同,县令认为正确的,在很多百姓心中,或许就是很离谱的。

这就是矛盾的根源。

“那卧龙先生,你说的细化,究竟要怎么实施呢?”

“首先,要确定一部根本的法律,其中内容不用太多,一两百条就行,但是每一条都必须是仔细斟酌,有利于王朝发展、保障百姓利益的,可以称之为《大楚宪法》。

“然后,以《大楚宪法》为基础,把《大楚法典》中的法律条文进行系统分类,比如,把一些涉及刑狱的法律条文提出来,形成《大楚刑法》;把主管民生和商贾的条文提出来,形成《大楚民商法》,等等。

“最后,便是各地以法律为依据,结合地方和一些行业特色,制定地方法规,比如我们徐州的海城,那里的很多百姓以渔业为生,海城的地方法规就可以规范渔业的经营、发展。

“等到这三个层次确立之后,就可以让一些吏员专门学习熟记某一部或者几部法律,县令审案之时,让一个熟知案件相关法律的吏员共同审理,这个吏员不需要做任何决策,只需要给县令提供法律依据即可。

“只要县令做出的每一个判决都有法可依,那么百姓自然心悦诚服。”

韩宇说完,等待项炎消化。

如今的《大楚法典》虽然很多条文跟前世几乎一样,但却把所有法律杂糅在一起,要不是他有前世的基础,也很难把这些条文都记下来。

分类细化,是大势所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