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臣们因为内阁阁臣和六部尚书的人选吵得不可开交,朱天启这才松了口气,他这次之所以这么快“认怂”,是因为他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人们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往往是团结的,但当他们面对利益时,则是贪婪和自私的!”
不过朱天启可顾不上隔岸观火看好戏了,他比这些大臣们更着急,因为一旦再把内阁给立起来了,自己再想按照个人意愿来对朝廷官员进行任命升职,或削职罢免可就做不到了,到时候都得让先内阁点头才行。
所以他必须赶在这群大臣们把他们推举的人选名单递上来之前,抢先安排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才行。
别看朱天启现在控制了司礼监,把决策权紧紧握在了自己手里,人家内阁可是有“封驳权”的。
虽然内阁在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强势和霸道,阁臣们是不敢公然驳回皇命的,而往往是恭敬地把皇上朱笔御批的奏疏给送回来,然后由内阁首辅带着一群阁臣轮番地劝皇上“三思”,耗到你收回成命为止,其结果就是皇命无法下达执行。
当然,对于内阁的“票拟”,作为皇帝朱天启自然也是可以一票否决的,内阁想做什么事,没有朱天启点头同样也是做不到的。
简言之,如果皇帝和内阁的意见得不到统一,那么其结果就是谁也别想得逞,很可能最后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可大多数时候,朝廷的事情是拖不起的,就算大臣们豁得出去,皇上也豁不出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