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赈灾(1 / 1)

赈灾设施既然已经建出来了,那么朝廷的旨意一到,各府州县自然是马上就开始了对当地灾民的赈济工作,朝廷拨下来的粮米是早就运到了的,就存放在延安府,由朝廷派来的锦衣卫们看守,具体调拨则要由专职前来负责赈灾事宜的户部官员,根据陕西布政使司境内各府州县的灾情进行分配。

按照朝廷的要求,每一粒米的去向都要有明确的账目记录,而且朝廷还安排了锦衣卫在当地明察暗访,监督各府州县的赈灾情况,对于胆敢贪墨赈灾钱粮的官吏,可以格杀勿论。

朝廷拨下来的这第一批二十万石的粮米,虽然分到各府州县便不多了,但是也足够支应一段时间的,对此朱天启也是算过一笔细账的。

按照明朝百姓的食米情况进行估算,每人每年食米数量约为三石半,小孩儿则要折半,按照这个标准来算的话,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平均食米总数约为十二石,也就是说,这二十万石粮米足以供一万六千多个五口之家一年之需。

陕北的灾民自然不止一万六千户,然而朱天启也不是要用这二十万石粮米支撑一年,只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二批粮米就能运到,若是按月算的话,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则只需一石粮米则足够了,二十万石粮米就正好可供二十万户灾民所需,分算开来就是一百万人。

当然,这是按照大明普通百姓的标准进行计算的,食米数量也是以“吃饱”的情况来推算的,若是仅仅保证灾民不被饿死的话,二十万石粮米可供应的灾民数量还可翻倍。

但是即便如此,朝廷输粮赈灾,也只能在灾情前期发挥较大的作用,若是到了灾情扩大到了一定程度,灾民数量达到了千万级,这些粮米可就是杯水车薪了,因而还是要鼓励灾民们“自救”。

所谓自救,自然就是前面所说的两项举措,由朝廷介入,强制农民们种植谷物一类耐寒耐旱的作物,鼓励百姓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虽然天灾不可逆,但是还是要奋力抗争,尽量地去争取能够多收获一些粮食,避免出现绝收和断粮的情况。

对于陕西布政使司的情况,徐光启之前也早就向朱天启详细说过自己的想法,所以如今朱天启的命令一下,他便很快地把方案拟定了出来,呈给了朱天启,朱天启自然是马上就让王元宝去批红盖印,把事情吩咐了下去,火速把旨意发往了陕西布政司。

对于这段时间朝廷推出的种种举措,以及皇上对陕西布政使司的过分关注,以钱谦益和钱龙锡为首的东林党和朝中的群臣们,都是难以理解的,他们甚至认为皇上这是在靡费钱粮,小题大做。

陕西布政使司目前的情况他们也是有所耳闻的,灾情是有的,灾民的数量也确实多了些,可是还远没有到需要朝廷刻意关注的程度,地方府州县的官员们便足以应对。

毕竟要说寒灾和旱灾,山西布政使司、河南布政使司、山东布政使司,甚至就连京师也都是有的,而且也在闹饥荒,也有相当数量的灾民流民,为何朝廷要唯独对陕西布政使司这般重视、这般偏向呢?

可是关于此事,朱天启也确实没有办法跟他们解释清楚,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自己手里有史书,知道接下来会发生连续数年的大旱,陕西的灾情如果得不到遏制,将会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继而席卷中原,对大明朝的统治产生威胁之类的吧?

而且朱天启也懒得同他们解释,毕竟这事儿不管东林党和朝中的百官如何不理解,如何不支持,自己都是要做的,而且自己也是能够做到的。

因为赈灾之事,谁都不可能公然站出来反对,否则就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对于这些“读圣贤书”的大臣们来说,谁能够堂而皇之地反对赈灾,置数万灾民的生死于不顾呢?

他们说不出这样的话,因而只能拿银子说事儿,说什么朝廷财政紧张,辽东战事吃紧,钱粮本就不够支应,如今对陕西布政使司又是拨银子,又是拨粮米的,实在是有些不妥云云!

可说到底,拨往陕西布政使司的银子也好,粮米也罢,都是从内帑里拨发的,是人家朱天启的私房钱,难道说,皇上爱民如子,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赈济灾民也有错了?

户部的账目就摆在那里,确实没有让朝廷出钱,因而这事儿不管是朝中的百官支持也好,不支持也罢,都是找不出反对的理由的。

即便是钱谦益和钱龙锡二人身处内阁也是一样,来宗道和周道登压根儿就会跟他们站在一波,自然是徐光启这个内阁首辅说什么,最后内阁的决议就是什么了。

不过话说回来,皇上自己的私房钱怎么花,跟钱谦益和钱龙锡他们确实没什么关系,他们也不关心这个问题,他们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他们发现之前努力了许久,鼓动群臣抗议赋役改革和新税法的事情好像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虽然明着跟皇上作对,反对赋役改革和新税法他们是不敢的,而且如今新税法也已经在全国的各省府州县推广开来了,想要制止已然是来不及了,所以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江南一带的士绅豪商们在他们的授意下已经在暗中串联,想要一同抵制新税法的推行,这些士绅豪商们可都是在当地颇有能量的,这些人若是联合起来的话,就算是皇上,也不敢不慎重对待,到那时候,只要他们在朝中策应,劝皇上废除新税法就要容易多了。

可如今这对策是有了,但他们却发现皇上好像压根儿就不理这茬儿了,江南一带的士绅豪商们如今闹得动静越来越大,可皇上的心思却都在陕西那边,连看都不看这边一眼,他们能不着急吗?

江南这些士绅豪族们抵制新税法的呼声那么高,朱天启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他倒是并没有太过担忧,而是故意把他们晾在了一边儿,因为他知道,这些士绅豪族们不同于普通百姓,即便他们现在一个个叫得很大声,但是真要说采取什么实质性的行动,怕也是不敢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