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又混乱的时期,因为这段时期,历史事件交错复杂,文人墨客,也很难提及,寻踪溯源也只是了了草草数笔。乱世纵横,时代也铸就了一系列悲情的英雄。”
“哦!都有哪些”说着,一群人举着手臂高高的冲着台上的老者摇声呐喊
“对啊!快于我们说说呗”
“对啊,老先生快说,就别与我等卖关子了”
台上说书老者将折扇一扔,台板一敲然后缓缓说道:“既然诸位看管如此热情,那么今日老朽就与各位说上一说,其中部分情节都来自民间传说,绝非老朽杜撰而来,若有不足之处,得罪了哪位英雄后生,老朽先在这里给大家赔罪了”
说书人说完,台下一阵鼓掌,尔朱嫣混迹在人群中,也不例外。自从来到这南梁,尔朱嫣仿佛是到了人间仙境一般,这建康城中人声鼎沸,更是热闹至极。来到此处,尔朱嫣仔细观察这里的人文风情,细致的学习这里的文人骚客,虽说不足其中牛毛,但现在也是一个活脱脱的少年郎。
她为自己起名诸葛,复姓穆青。虽不敢同三国时期诸葛亮那般有着未雨绸缪之志,自从她熟记尔朱荣手札,学习其中武术也颇有一得。
“老先生,彧有一惑想请问先生”说着一衣着雪白的长衫男子望着说书人,缓缓摇扇说道
尔朱嫣望向此人,约莫二三十岁,给人感觉如沐春风,只觉得此人面目清秀,宛如书中镌刻出的小生一般,再看看周围女眷,纷纷冒红了双眼,若不是该男子身边有两名侍卫跟着,估计早就将该男子打包带进自己家中,周围男人见了他,别提有多愤恨了,一是嫉妒没有他那般引人注意的好皮囊,二是羡慕不来其身姿,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了。
“哦!公子且说”说罢,说书人拿起折扇对着该男子点了一下,示意他可以畅所欲言。
尔朱嫣望着他,喃喃自语几句“我从未见过如此眉清目秀之人,仿佛是书中走出来的,若是潘安在世,也定不能及其半分”说罢,尔朱嫣问向旁边的人“这男子是谁,好威风啊”
“你是说台上说话的那位”一男子回答
“是啊,他是何人”尔朱嫣问
“这位啊,他是北国来的,好像是位王爷,是什么济康王来着,我王十分喜爱有才之士,这位王爷啊,诗书祺画深得我王喜欢,故而在南梁国地位十分受人尊崇,不像另外一位,家都没了,还妥妥的摆谱,仍旧当自己是位爷”提及元彧时,尔朱嫣能够明确的感受到,他在这里很受南梁君臣百姓的喜爱,可是说到另一位时,他身旁的男子便满是愤恨。
“还有另一位,是谁啊”尔朱嫣问
“还能有谁,那自高自大的北海王元颢呗,前几天,他又怂恿我王出兵,助他夺回北魏,就他那样的人,桀骜不驯,蛮不讲理就连我们备受尊重的大将军陈庆之他都看不上,你说,他当皇帝能好到哪里去”男子说完,满是愤恨的咬着瓜子,一本正经的看着戏。
尔朱嫣也不在多话,静静地望着他们,听他们讲述一些家国往事。
“是这样的,晚辈听闻北国风光,更有名山大川,想要登之一望,然则北境现如今战火连连,请问这场征战,谁能获胜否”说着,元彧看向说书先生,然后看向台下其余的听书人。
其实,元彧之所以这样问,无非在大梁和大魏心中,双方百姓以及朝臣都有着各自的隐逸,自然无法一语说明,反而旁观者清,自是将此事看的通透。
“公子此问,是想听君王,还是想听将领”说书人看向元彧
“君王也罢,将领也罢,又有何不同”说完,元彧一哽咽,然后抬头望着说书人,轻轻地挥动几下手中的折扇,然后说道“听闻北国自六镇起义后,朝廷无力从属地方,前后冒出诸侯数十位有余,现如今,北国只剩下葛荣,尔朱荣两方诸侯,请问先生,二荣相争,孰赢孰败”
说书先生听闻后,先是不语,然后又接连摇头。元彧见状,自知此问人可解,也不好强人所难,便对说书先生拱手以道:“叨扰先生,晚辈告辞”
“公子且慢,老夫刚才不语,并不是不愿意回答公子,而是此事由来已久,公子若不嫌弃,且坐下听老朽细细道来”
说着,元彧身边的侍从替他搬过来一个板凳,元彧缓缓坐下。说书人见状,再次放下折扇,然后起身对着东南方向拱手一敬。
“北国有公子等人,实属幸运,然则大浪淘沙,诸君可知适者生存之理,有的人在时代的步伐中,闪闪发光,有人却黯然失色。公子既然问我同时代的尔朱荣和葛荣二王,那诸君可知,在数百年后,此二人同我等一样,不过是这个时代里的悲剧人物。”
“先生此意何解”台下一男子问道
“是啊,什么意思啊”众人听此,瞬间一片哗然
“先生好禅语,不过这又同我问的二荣有何关系”元彧站起身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