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拉着青州坐落大厌东南,借着那口海风,文雅气贯彻九州大地。
扬州却不及青州。
两兄弟对外那是齐心协力,朝堂上着大红袍的文官,两州共占去八成,剩下两成因帝王心术,双手一挥做施舍物件扔去给别地哄抢。
七寸金舌将西边那位一骂就是三十年,进贤冠、赤红袍两脚一蹬朝廷里,江湖上,百姓家都需掂掂自己哪出差错惹了这伙文曲星。
二州家里边却谈不上亲近。青州重文雅——“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是它。杨州好文意有“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佳句。
雅意之争已有百余年的传承,争斗的地点一直便是科举考。殿试之前的乡考、会考便是两地才子你来我这头,我去你那边,争个高低,互扇一耳光。
为了那耳刮子打的响亮,受贿之风大涨。
在那一拨拨春考浪潮里,陈真是少有的独行者。
没有同窗一车车打头阵,没有几几好友奴仆为伴。头上玉簪坠,身披意气书生及脚青袍,面目平庸,亮眼的是那剑眉傲世。脚踩青杨两州的文曲道,在那人来人往里是沙砾一颗,却也是最硬的一个。
依靠青州四大族的陈家,他也可以是奴仆簇拥里驾车春游的一员。只是这个年轻人倔强的很,不愿在那张借条签下名来。
陈家每年都会拨下一笔银两给到下面学子,只须按下印章,写下名字,到殿试的花销都可报销。其中更是概括了不可言说的贿银——“买书钱”。
陈真父母是陈家的马夫,自小投入陈家,养马一生,无甚成就。
不过身为奴仆,不犯错,没有成绩就是最大的气运了。借着这份气运,二老为小儿谋来蒙学堂一陪读小童的福利,已经是满满地幸福。更别提阿儿懂事,在以文起家的陈家能混上个科考名额,更是可以算得上烧香祭祖的美事。
二老是欢喜的送阿儿出府的,哪怕看到门前那些车马如水,他们也不会埋怨真儿迂腐。
因为这才是他们心里读书人的样子,再说那借条一签怕是真儿娶亲彩礼连同二老的棺材本全垫上也是不够的。
可是如果真儿也能一马踏青杨二州,该是多潇洒。二老不敢多想,恐又惹来陈真才子“身外之物”的唠叨。看到人影消失在人群里,赶忙提着扫把去收拾出行时弄得杂乱的马厩。
——
陈真不能再想了。此时的他已经两年没有回家。如果陈府的方正大院算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