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有几样孙悟空成为时代记忆之一,当代人更熟悉的是《西游记》章金来版本(86版,更晚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记住98年出品的《西游记》动画。
还有一个孙悟空形象曾经传播较为广泛,那就是京剧、昆剧等等传统艺术中的孙悟空。
在还没有86版的《西游记》之前,章金来已经是很出名的猴戏扮演者,否则导演不会第一时间找到他来扮演。
章金来的家族被称为猴王世家,小时候曾经和民国四美男之一的周有合照,那时的猴戏已经很出名了。当时作品存在明显的针砭时弊,虽然那些作品的源剧本往往要追朔到清明朝甚至是宋朝,但用在那时竟然也不落伍。
剧团汇演的时候,常常引得满堂喝彩。
建国初期没有闲钱来养文艺工作者,因此,老百姓要是不喜欢,你就得撤。
如果有不愿意的,打算强行用盘外招否定的呢?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的锐评,就源于此。
《闹龙宫》是一部京剧电影,199年由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讲述孙悟空为求兵器去闹龙宫,向龙王借取定海神针的故事。
猴子大闹了一番东海龙宫,回到自己的花果山,自此做猴子王逍遥去了。
我们知道猴子后面的结局,不过,姑且假装让故事停留在花果山的这一幕,让大圣保留他自由的灵魂好了。
也许很多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心底里,依然藏着一个永远接受冒险的男孩。
方沂想取一段这电影的录音放在《重返》末尾,并配一些实录的动作片段,用大圣来比喻人。在相关朋友的帮助下,方沂快速拜访了如今的猴戏传人。
中影派驻的代表焦秘书领他去了京城的一剧团,介绍说:
“京剧里的孙悟空属于武生,分北派、南派。北派的有杨小楼、郝振基、李万春……南派的有郑法祥、盖叫天……我想你多多少少听说过,尤其是杨小楼,外号是“杨猴王”,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几位老师,都是出自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