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献俘虏,桃花落,丹凤至,满庭芳(1 / 4)

狄仁杰正在忙碌的工作。

桌案上堆叠着厚厚的公文,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读完,分析出每件事情的利弊,做出最合适最妥帖的处置。

好在出发之前,狄仁杰便已经带了数位助手,其中还有一位,是狄仁杰保举的新任焉耆都护府大都护。

由于赵文翙的教训,新任大都护的标准非常严苛,必须是能臣干吏。

首先必须知兵,边关官员,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最先一条便是知兵。

其次必须懂得恩威并施,既不是一味地大棒子,也不是一味地给甜枣,每一样都必须懂得节制。

最后必须懂得治理,这一战至少能换来五年和平,五年之内,除了蒙元之外的部落,全都可以放心交流。

商贸往来,丝绸之路,那都是巨量的金银,能为武周提供大量的赋税。

说实在的,若是能够把狄仁杰留在此处,那实在是非常的合适,可惜这么做的后果,便是梁王笑歪了大牙。

狄仁杰自是不能留下,但他保举的这位大都护,却也是非常的合格。

此人姓于,名谦,表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人,兵部右侍郎。

前番带领大军借道龟兹,随后带兵直插瓦剌的主将,便是于谦。

于谦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忠心义烈,对于文事、兵法,均有几分独到的见解,尤其对于守城作战很擅长。

这便已经足够了。

作为焉耆都护府大都护,只需要能够把城守住,拖到援兵到来即可。

至于统兵作战,正面进攻,乃至于冲锋陷阵,那是王孝杰的事情。

于谦要做的事,就和先前狄仁杰做的差不多,守住城池,提供战略,分派物资,支持前方大军作战。

李瑾瑜同样也在此处,跟着狄仁杰查看公文,适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某些意见被狄仁杰接受,某些意见被反对,狄仁杰倒也不过多解释,想明白就想,想不明白以后再解释。

如此一连忙碌了大半个月,都护府的事情才初步处理好。

于谦由于攻破瓦剌之功勋,已经是正式的焉耆都护府大都护,要留在此地处理事务,却是不能回京受封。

不过今年的新年晚宴,倒是可以回京参加,接受武则天的封赏。

这也算是好事。

一来免了奔波劳碌之苦,二来若是做得好,功勋一并给予赏赐,若是做的不好,功过相抵,能少几分处罚。

于谦对此也不在意,前脚刚刚把大军送走,立刻开始忙碌的工作。

都护府要重新修整,军械粮草需要重新储备,需要吸引商队到来,需要加强周边交流,事情可是多得很。

这么多的事需要完成,于谦也没时间消耗在往来奔波上。

……

洛阳北门。

旌杆林立,旗幡飘扬,鼓乐之声震天动地。

洛阳城楼,武则天端坐龙椅上,两侧排列着三班文武大臣。

城楼之下,千牛卫旗甲鲜明当先而立,后面是皇帝亲将的十二卫,再后面是太子四卫,均是威风凛凛。

远处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礼炮,狄仁杰率领大军返回到洛阳。

狄仁杰翻身下马,率众将跪倒。

“臣狄仁杰率巴州众将,叩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后面,十几万大军齐齐拜倒,山呼万岁,声扬九霄。

武则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缓缓点了点头道:“赐大元帅酒!”

曹正淳立刻捧出金杯金壶。

他虽然是太监,但对于这场边关大胜,也是欢喜不尽,给狄仁杰斟酒,被画师的画册记录下来,或者被史官写上几个字,那也算是光宗耀祖。

想到此处,甚至有些后悔,当初若是找借口去边关传旨,然后跟随狄仁杰浴血奋战,岂不更能光宗耀祖?

大太监曹正淳入不了祖坟,光宗耀祖的曹正淳才能进入祖坟。

若是自家的亲眷,能够过继给一个儿子,然后死后能葬入祖坟,曹正淳此生此世,已经别无其他的追求。

曹正淳想的很好,可还没等他拿起金盏,武则天亲自拿过了酒壶。

“朕要亲自斟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