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瑜的进攻一浪接着一浪,比钱塘江的大潮更加汹涌、更加澎湃,如千军万马,如万箭齐发,如冲锋陷阵。
邀月怜星毫不畏惧的以攻对攻,李瑾瑜轰出多少力气,她们便用相同的力道迎上,绝不稍稍后退半分。
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即便处在金刚变身的状态,李瑾瑜仅凭气血之力,仍旧可以扭曲山洞中的水汽,造成如梦似幻的幻觉,让人觉得惊诧不已。
在邀月的感觉中,李瑾瑜的强招片刻不停轰向自己,恍忽间,好似看到李瑾瑜战场之上持枪冲锋的英姿。
在怜星的感觉中,李瑾瑜的双手好似有玄奇的魔力,每一次对招,都能感觉到心神动摇,竟越发的心神慌乱。
明明是强招对轰,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斗到激烈之时,又好似弹奏起铁琵琶,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让人觉得回到古战场。
迷蒙梦幻中,甚至能够感受到长江之上的水军攻防,感受到那个波澜起伏的年代,粗犷热血的壮志豪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虽然这里不是赤壁,但龟山之上是鲁肃的衣冠冢,龟山之内则有瑾瑜。
李瑾瑜处在一个很特殊的状态,可以称之为“武学障”,也可以说是武道境界突破前,无穷无尽的灵光。
可能在生死决斗中无甚领悟,也可能只是看到一朵花,一根草,便能够进入顿悟状态,属于完全不可控。
顿悟本就不可控,但李瑾瑜这种不可控,不仅来时无影,毫无预兆,而且去时无踪,好似被钢刀硬生生截断。
这种浑然无序的状态,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变化,就比如明明是在龟山之内战斗,怎么会想到赤壁呢?
话又说回来,谁规定不能想呢?
范仲淹去过岳阳楼么?
没去过啊!
苏轼写《赤壁赋》的时候,游览的也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
李白就更厉害了,直接《梦游天姥吟留别》,明明白白的表示,我根本就没去过天姥山,这是我想象出来的。
相比于李白的梦幻,龟山至少有鲁肃的衣冠冢,至少还有“瑾瑜”。
另有一点,便是这种突如其来毫无预兆的顿悟,主要在于忘情天书。
忘情天书并非无情,反而有情,有情后始能忘情,忘情后方能高情,高情之后,即能把己身之意志生命,融入到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
这种精神情感的变化,在境界突破的时候,让李瑾瑜的内心异常敏感。
不是暴躁易怒的敏感,而是眼观天地人三才,自然而然会有所领悟。
天地自然,万法源流,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采天地之精,以补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补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续我之命。
天地之气不息,则我之气不息,天地之化不止,则我之化不止,天地之命不坏,则我之命亦不不坏矣。
邀月怜星的真气无穷无尽,但只是真气收敛,只是自身的力量,李瑾瑜却能把山川地脉、天地自然,尽数汇聚在身体之中,爆发出无始无终的力量。
李瑾瑜的拳头忽然重如山岳,如顺流而下的八十三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忽如蜉蝣天地,沧海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最让邀月怜星无奈的是,李瑾瑜诡异多变的精神状态,影响到了她们。
她们的内心本是明透如玉,此刻却随着李瑾瑜的心念变化而变化,她们不知为何会有这种变化,但就如同李瑾瑜突然的顿悟,她们亦是无法控制。
因为,她们也进入顿悟之中。
邀月怜星的智慧,确实超乎李瑾瑜的预料,但再怎么出乎预料,她们也不过是隐居修行的宅女,练武至今,行走江湖历练武功的时间不超过三年。
换而言之,她们没有感悟过世间百态,就是靠着自己的天赋在练武。
所以,当一个意外者,闯入她们的世界之后,才会有那么悠长的执念。
平日里自是无所谓,甚至如果刚刚交战的时候,李瑾瑜进入这种状态,也不可能影响她们,偏偏前边打了一个时辰的热身赛,两人心神早已动摇。
虚实难辨的不死印法,千变万化的拳掌指爪,抓住脚踝的飞龙探云,放下脚踝的君子风范,她们何时见过?
顿悟是世上最不讲道理的,因为这会激发出内心深处,压抑的最深、最绝的情感,理智会随之而尽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