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老子(2 / 4)

十朝代 寇佛 9192 字 2023-05-19

然而多数学者要么无视这个矛盾,要么试图调和它。但是,我们却没有见到过能在这两条道路上获得成功的。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原因是我们不加任何审查就将无为定义为不为了。你可能会反驳说,无不就是不的意思么?无为不就是不为么?不为不就是毫无做为吗?没有什么错误呀。

这个推理从表面上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所讨论的无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词汇,它是哲学家在表述其思想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特有概念。普通词汇可以通过其文字表面的意义去理解,但概念却不能,概念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来确定其含义的。所以我们若了无为概念的含义就需要了解它的定义。

无为是老子特有的概念,所以要了解无为概念的定义我们只能通过仔细阅读经文,从经文中寻找老子为这一概念所赋予的定义,而不是一看到无为就联想到不为,看到不为就联想无所作为。

将无为与不为等同,是阅读者主观给予这一概念的定义,并不是老子的原意。矛盾之所以出现的根由于读者主观武断,而并不是作者持有了消极的立场。

在经文中,老子也的确为无为概念下过定义,老子给出的定义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这个定义的意义是贡献于万物(万民)而不谋取私利,功劳于万物(万民)而不争居万物(万民)之上。

用现代的语言讲就是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个定义,命题无为是使天下得太平清静的根本原因的意义就不再是统治者无所作为就能使天下太平了。

它的真实含义是:统治者要做到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因为自己贡献于万民而谋取私利,不因为自己功劳于万民而为王为主,争居万民之上。

这才是使天下得太平清静的根本原因。相同的命题,仅仅因为其中概念定义的不同,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

为什么无为是天下得太平的原因?老子给出的方案究竟合不合理?老子不仅提供方案,还要证明这一方案是正确的是合理的。按照老子的意见,天下纷乱的根由就在于统治者多欲,他们因为功劳于民,就要恃功谋私,要拥尽天下的财富与土地,要过奢靡享乐的生活。他们对于财富、权力、奢靡生活的欲望无休止,便导致了他们之间不停的争斗。

统治者一天不放弃他们的欲望,争斗便永远得不到止息。老子倡导无为就是要求统治者放弃对于权力、财富和奢靡生活的无穷嗜欲,只求奉献而不谋取私利,不谋私利就是不以财富、权力、奢靡生活为目标。就是经文里所说的“我无为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无欲民自朴”。

大家可能又要问了,既然老子主要讲为政治民的道理,那他为什么又大讲道与自然。孰不知自然哲学往往是政治哲学的基础,这在西方哲学史里是最常见不过的现象。

比如,机械主义自然观往往导致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目的论的自然观往往导致理性主义的伦理观。老子讲道讲自然,也并不是为讲道而讲道,也并不是为讲自然而讲自然,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他的政治学说建立先验的根据。

老子认为道是实在的,虽然不能成为人类经验的对象。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原因,之所以存在的根据。它是天地万物最高最大的主宰,但却以虚以无的形式卑微的存在着,以至于万物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道生万物就是以虚生实,以无生有。

也就是道生万物而不谋私,为于万物而不私己,功劳于万物而不争居万物之上。这即是说道于万物就是无为的。所以无为是最高实有的最大的德性,也就是玄德。

自然之道是无为的,那么社会政治之道也必将是无为的。所以统治者欲治天下,就必须效法天道之玄德,以无为取天下,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就是只求奉献于民而不索取于民,全心全意为什么服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