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纵横家~大丈夫——张仪(2 / 4)

十朝代 寇佛 14438 字 2023-05-19

张仪与司马错的建议都非常有见地,只是两相比较,司马错考虑的更加全面,不仅考虑了如何得天下、也考虑到了如何守天下。因此才会成为更优解。

随着近来荧屏上战国题材电视剧的热播,那理不清关系的时代也渐渐被世人识得,特别是在《大秦帝国》和《芈月传》中,众多风云人物也从故纸堆中立体了起来,其中,张仪的形象尤为突出。

《大秦帝国》中扮演张仪的是喻恩泰,一位我很喜欢演员,他的出名好像是缘自于《武林外传》,他在里面扮演了一个书生,对这类搞笑的剧作我是不会看的,我认识他是在《中华好诗词》的综艺节目,他的博学和睿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仪的传奇加上喻恩泰的演绎,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不仅将那个时代的风云展现在人们面前,还将张仪在那个变幻莫测的年代中,以七国为舞台,腾挪跳跃,长袖善舞,将他的人生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仪作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为历代所追捧,他们的嬉笑怒骂,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七国的神经,“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有此等人物操控朝局,左右天下,使战国时代精彩纷呈,好戏连台。

对张仪的评价,秦相李斯是相当高的,言“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但是,历代对他也是异音多多,唐代诗人徐夤就曾写诗表述了他对张仪的看法:

“荆楚南来又北归,分明舌在不应违。

怀王本是无心者,笼得苍蝇却放飞。”

对其逞口舌之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行骗天下的言行很是不齿,直接将他比作令人恶心的苍蝇,这也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对张仪的看法。

张仪据说是魏国的贵族之后,家族早年也富贵过,但到了张仪之时,早已败落,居家耕读为计,很是贫困。

他肯定是个聪颖之人,且异常刻苦,在典故中有着一则故事,名为“张仪折竹”,说他年轻时替人抄书,看见好词妙句便写在大腿上,回家后折竹刻写,久而成册,所以,这个典故反映了早年张仪的困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是鬼谷子的学生,从其学纵横捭阖之术,但这鬼谷子是个谜一般的人物,几同神人无异,战国时的精英们似乎都出其门下,这个让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正史或野史都从其说,尽管我很是怀疑,苦无证据反驳,只能权信之。

张仪的事迹主要是司马迁的《史记》,但从上世纪7年代出土的马王堆遗址中发现的帛书中,其中反映的很多事实同《史记》相悖,从司马迁采信的《战国策》中的记述来看,无疑是有着很多的漏洞及矛盾之处,所以,《史记》中对张仪的描写,可信度不是很高的。

七国之争,乱象丛生,而合纵连横是其主旋律,诸侯间为生存和发展的争斗,为张仪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其才华的舞台。

战国贵族多养士,张仪作为一位有才之人,可能首先被楚国的相国赏识,他遂投其门下,但其他人对他并不买账,很瞧不起他,于是在一次宴席上,污蔑他偷了东西,并将其暴打一顿后赶了出来。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被人抬回家的他顾不得其他,昏昏的只是问其妻,自己的舌头还在不在,得知完好后,便放心了,对他来说,舌头在,富贵便在,作为一超级辩士,这是最为关键之处。

屡败屡战,不弃不馁,后来的他果然为秦王所赏识,一路升迁,他对秦国也是投桃报李,忠心耿耿,建言献计,以“连横”计迫韩魏来朝,并不失时机的对楚国施压,大棒和胡萝卜交替上阵,使楚国吃尽了苦头。

后世对张仪的不齿缘自于对楚国的欺骗,以六百里地的小利,引诱楚国君放弃“合纵”,后来是连这也赖掉,最后竟然还骗得楚王入秦,身死异乡。

就这点来看,张仪实在是小人作为,勾引、无赖、利诱一通的组合拳令人眼花缭乱,但俱是让人瞧不起的“阴招”,极尽无耻之能,这也难怪后世将其赶出君子之列。

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口齿之能以及睿智之极,而且他还有敢于担当及勇赴死地的大无畏精神,在将楚国一通地欺骗和耍弄之后,还能自告奋勇的去楚国,同他相比,那后世诸葛亮去东吴哭周瑜,实在只能算作小巫了。

后世瞧不起张仪其实还有一个因素,这便是同屈原的对决,屈原作为中华历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所作《楚辞》被万人膜拜,其行吟荒泽畔,自沉汨罗江的壮举,历代都被歌颂和景仰。

屈原的口才也是极品,他曾作为楚国的使臣,去齐国游说,但是,在那个只图利益的时代,如他这样一身充满了文学的忧郁气质,正色立庙堂的君子,又岂是如张仪这般狡诈之人的对手。

张仪和屈原没有直接面对面的对决,张仪两次来楚国玩弄楚君时,屈原都恰好出使齐国去了,他明知张仪是一个为达目的而全无道德可讲之人,竭力劝说楚君不要听信张仪的蛊惑,但无奈,在楚君的昏庸和一帮佞臣的夹击下而落败。

战国是张仪这类辩士纵横的世界,而不是屈原这样君子正色君子的舞台,楚国的贵族政治体制,人才匮乏,注定了其眼光短浅,没有大格局,最终将一把好牌打得个稀烂。

对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孟子》中的评价较为中肯,说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这个评价也适用于张仪。

纵横家心怀机诈权谋,口含巧舌如簧,活动于政治舞台,他们的主张一旦被采纳,各国的关系就可能发生变动,往大了说,确实事关一国兴衰。

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但人们对苏秦的评价往往要好过于张仪。实际从本质上讲,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都是一样的,无非在实现的手法上各有千秋,张仪的手法在人们看来过于“小人”做法。这一点,与李斯有点相像,以至于他们的口碑都打了折扣。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与苏秦都是鬼谷的学生,两人之间的关系还不错。苏秦学成后,便开始周游列国,以图发展,最后在燕国谋到了职位,他说服燕昭王听从了他的合纵战略,之后游说六国,成功实现合纵抗秦,并且他还被委任为“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一时间,八面威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