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武(?-约公元前219年,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将领。
关于蒙武能找到的记录很少,只知道他是秦国著名将领,曾先后作为副将两次率军攻打楚国,一次是配合李信,一次是配合王翦,第一次保住了军队,第二次战胜,皆未尝败债。虽不是主帅,但成为对楚作战之利器,功劳很大,因此被称为——“秦国的剑”。
一次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和蒙武(也有地方记载为蒙恬,蒙武更准确兵分两路攻打楚国。李信率军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武率军攻打寝丘。楚国的守将是项燕,也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
面对进攻的秦军,项燕并没有派出主力部队迎击,只用了小股的队伍进行抵抗。开始,秦军打得很顺利,接连攻下了楚国数个城池,李信觉得楚军并没有那么厉害,就决定和蒙恬在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东南会师,汇合后一举攻破楚国。此时,本为秦相负责后勤供应的昌平君却以楚国公子身份在秦军后方反秦,郢陈附近原楚地的人民和原韩国的人民响应,使秦军后方“起火”。项燕带着楚国主力部队悄悄跟在李信大军后面,趁秦军不备攻入秦军阵营,秦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两个军营被破,七名都尉被杀,李信军大败。蒙武未至城父,闻李信兵败,亦退入赵界,遣使告急。李信也只能逃回秦国。此次蒙武军保住了有生力量。
关于第二次,《史记》中对其有两种不同的论述:
一是在《史记·蒙恬列传》及《史记·楚世家第十》记载: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任命蒙武担任副将,跟随主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秦军与楚军在蕲地交战,秦军大败楚军,追击到蕲地南部时,斩杀楚国军队主将项燕,楚军溃败逃亡,秦军乘胜夺取楚国的一些城镇。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领军队攻打楚国,秦军击败楚军,俘虏楚国国君楚王负刍,攻占楚国全境,灭亡楚国,并在楚地设置楚郡。
二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公元前224年,蒙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占领从陈到平舆的广大地区,短暂灭楚。秦始皇到郢、陈一带视察。楚将项燕立楚国王族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起兵反秦,宣布楚国复国。公元前223年,蒙武与王翦再次击败楚军,杀死昌平君,而项燕自杀而死,楚国彻底灭亡。
蒙武比较传奇和令人遐想的是他后来的生平事迹,一般材料上都说“其后事迹不详”。灭楚后蒙武率兵东征百越,越君投降,秦遂在此置会稽郡。之后,王翦告老还乡,蒙武战绩显赫之时,史书中却从此再找不到关于蒙武的任何信息,蒙武的去向成了一个谜。作为副将,他有没有可能被就地安置为地方官史,主政一方?
蒙毅(?-前21年,秦朝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被誉为忠信大臣。
真的不需要太多的冗赘的词语,蒙氏一族对大秦王室就是这么忠心耿耿。从蒙毅的爷爷蒙骜来到秦国,为秦国开天辟地的时候起,蒙家就一直效忠于秦王室,对秦王绝无二心。否则蒙毅的爷爷就不会在灭六国的战争中为秦国打下七十几座城池了,他完全可以拥兵自立。
再说蒙氏代代都是将门虎子,个个都是沙场上的威武的将军,没有一个是没有成就的。蒙氏子孙培养得非常好。
蒙毅是蒙家在秦国之后的第三代,他和哥哥蒙恬都是蒙骜的后代,他们的父亲也是秦国的大将军叫做蒙武。蒙毅的哥哥和秦始皇嬴政的年纪相仿,秦始皇对蒙恬很是信任,交给蒙恬三十万大军的统帅权,让蒙恬驻守在匈奴进犯的边境,负责抵御匈奴的袭击以及修筑军事建筑长城。而抵御匈奴和修建长城这两大事件都是秦始皇在位时做的功绩中比较突出的,因为长城修建以后,游牧民族匈奴的进犯,中原再也不用时刻担心,是抵挡匈奴的最好的办法。为当代以及
后世几千年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蒙恬成功的抵御住了匈奴的袭击,使得秦朝边境和平稳定,秦朝中原内部也安定了许多,百姓们都不再受战争的侵袭。
蒙毅和他的哥哥不同,虽然他也有上战场的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哥哥已经在朝中是个了不得的大将军了,所以蒙毅决定在朝中任职。因为蒙氏一家对秦王室都很忠心,所以秦始皇对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很放心的,这种放心可不是没有原因的。也许有人会说,那李斯和赵高当时对秦始皇也很忠心啊,秦始皇对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秦国在战国时期,国家内部有三大势力,以秦王为首的中央宗室的权力集团,法吏官僚集团以及武将集团,这三个集团构成了秦国的政治核心。但是既然是战争的年代,那么武将们出的风头就要更多更大一些,所以秦王们在交付兵权的同时对他们有所防范。比如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的时候,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政讨要自己的奖励,消除秦王政的戒心。而蒙氏一族同样是武将,但是秦始皇从来没有表现过一丝一毫的不信任,因为他比谁都了解蒙恬以及蒙家的其他人。
秦朝建立以后,武将集团一方独大,秦始皇没有办法,要想办法平衡朝中的局势,于是就开始扶持李斯和赵高这类法吏官僚,李斯和赵高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迹的。但是秦始皇知道这两个人都是老奸巨猾之人,所以对他们也不是很放心,至少比起蒙氏兄弟来说是不放心的。于是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秦始皇无论走到哪里,身边必然跟着两位大臣,他们就是李斯和赵高。秦始皇将二人留在身边,是出于对二人的不信任,要将这两个危险分子放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秦始皇才会安心。
李斯和赵高肯定也知道秦始皇对他们二人的不信任,于是他们在秦始皇面前就更加不敢做小动作。但是在秦始皇死后,这两个人就憋不住,一起发动了沙丘之变。
秦始皇死后,赵高扶持二世胡亥继位,最初就拿蒙氏兄弟开刀。二世原本是想放过蒙氏兄弟的,是因为赵高从旁的蛊惑,说蒙氏兄弟曾经反对由胡亥来继位,弄得胡亥很不高兴,最后还是下令处死蒙毅,然后赵高又派人逼死了狱中的蒙恬。
为什么赵高要拿蒙家来开刀呢?我想应该是因为他常年遭到秦始皇的差别对待,心里有落差感。再者就是因为蒙毅曾经得罪过他。有一次赵高犯了罪,按照秦律应该处死。刚好执法人员就是蒙毅,蒙毅又是个忠厚的人,秦国法律一向严明,虽然秦始皇宠信赵高,但是他还是不敢包庇赵高,就下了命令按律处死赵高。秦始皇知道赵高犯了法后,免去了赵高的死罪,还让他继续做官。赵高就因为这件事更加看不惯蒙毅,觉得蒙毅就是想趁此机会杀了自己。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因其改良过毛笔,也被誉为“笔祖”。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
众所周知,这次事变之后始皇母子感情破裂。
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这件事始皇好像也没杀人,孝道还是尽了的。
十九年,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
这是一次杀人行动,还是仇杀,虽然没有伤及无辜但却是不光彩的事情。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这次始皇是被张良给吓着了,但也没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