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爆发后,王龁多次率军和廉颇执掌的赵军作战。从交战的结果来看,王龁明显占据了上风,导致廉颇只能坚守不出,这也是赵孝成王后来用赵括取代廉颇的重要原因。
秦国得知赵括当上将领,就暗地里派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下令军中有敢泄露白起行踪的,格杀勿论。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长平之战中,王龁虽然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战役初期压制了廉颇。但是,人们最终只记得白起战胜了赵括,除掉了赵国4多万精锐士卒。换而言之,这就好像人们只知道第一名,却经常忽略第二名一样。在长平之战中,王龁的功劳,显然是仅次于白起的。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十月,也即长平之战后,白起回到秦国,秦王命秦军兵分三路攻打赵国,派王龁为将,率军攻打并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正月,当时五大夫王陵奉命率军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王陵进攻邯郸,但战果甚少,进展不大,秦国便增派部队援助王陵继续作战。结果王陵部队损失五个校的兵力,损失军营,秦昭襄王因王陵作战不力而将其免职,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统率部队。八、九月,王龁围攻邯郸,但没能攻克下来。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固然取得了胜利,不过,秦军的损失同样不小,也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几乎没有进行修整,就又进行了邯郸之战,这让秦军将士疲惫不堪,从而在邯郸之战中吃到了败仗。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同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邯郸之战的失败,让秦昭襄王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了秦始皇嬴政更大的表现舞台。如果秦昭襄王真的一举消灭了赵国,自然也就没有秦始皇嬴政等君主的细分了。
邯郸之战后,韩、赵、魏三国再次组成联军,逼近汾城,企图阻止王龁从汾城向东进攻,不料王龁抢先进攻三国联军,斩首六千,三国联军向南逃跑,王龁一直追到黄河,三国联军又有两万人死在了黄河里。另一支赵军趁王龁东进时攻下汾城,于是王龁进攻汾城,随即跟随张唐攻克赵国城邑宁新中,将其改名为安阳。所以,对于王龁这位名将,在邯郸之战后将功补过,遏制了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的反击势头,也即避免秦国进一步丢失疆域。
最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子孝文王嬴柱嗣位。秦孝文王追尊已故的母亲唐八子为唐太后,与父亲秦昭襄王合葬。并且,册立正妻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为太子。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年,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后去世,终年五十四岁,谥号为“孝文王”,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秦孝文王死后,太子嬴子楚即位,史称“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地设置为太原郡。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嬴政即位,以吕不韦担任相国,李斯担任舍人,王龁与蒙骜、麃公等人担任将军,共同辅佐朝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王龁这位将领,经历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这四位秦王。对于王龁来说,在秦国武将之中的资历,完全可以和蒙骜相提并论了。
司马迁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记载: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
王陵,战国时期秦国将军。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任五大夫,发兵攻打赵邯郸,以战不善免职。
长平之战以后,白起本想乘胜攻灭赵国,但是受到秦相范睢等人的阻扰而罢休。等秦王想再次进攻赵国时,白起坚决托病不出,秦王只得起用王陵代替白起出征赵国邯郸,结果秦军被杀得大败。秦王在将失败的王陵就地免职后,又改用王龁来代替王陵,只是后来王龁也被赵军联合魏国和楚国打败,从而不得不撤离邯郸,邯郸之战以秦国失败告终。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
秦王复使起为将,欲使伐赵,白起适有病不能行,乃改命大将王陵,陵率军十万伐赵,围邯郸城。赵王使廉颇御之,颇设守甚严,复以家财募死士,时时夜缒城往砍秦营,王陵兵屡败。
秦国长平之战完胜赵国后,兵锋本可以直指邯郸,一鼓作气,灭亡赵国。但秦昭襄王出于政治考虑,以及国相范雎的建议,接受了赵国使者苏代的游说,在公元前259年正月,答应了赵国以6个城池换取和平的提议,与赵国实现了暂时的修好。
然而,赵国方面在是否割让城池给秦国的事上,朝臣们产生了分歧,最后虞卿进言,意思是,以现在赵国的现状,反正6个城池也保不住,与其给秦国,让他们更加壮大,还不如送给齐国,并以此为饵换取对方的支持,更可以联合其它诸侯共同对抗强秦,赵孝成王接受了虞卿的提议,就拒绝将6个城池割让给秦国。
此举一出,感觉被骗的秦国决定教训一下赵国,公元前258年,秦国派五大夫王陵率领1万秦军,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
面临亡国之危的赵国,在邯郸集结了2万大军,准备殊死一搏,这2万赵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很多是4以上中老年和18以下的少年,而且他们的亲人,很多在长平之战被杀,与秦军有着血海深仇,仇恨让他们有了凌厉无比的杀气,更为关键的,此时赵军的主帅是善于防守的老将廉颇。
就是这样一支,在别人眼中是老弱病残的部队,打出了铁血一战。
果然,虎狼之师的秦军的第一轮进攻失败了,此时的秦军骑虎难下,撤退绝对有失强秦的面子,于是盛怒之下的秦昭襄王又派出了2万秦军驰援邯郸,并给王陵下达了必须胜利的死命令。
然而,秦军再一次地败了,尽管秦国将士冒着严寒,昼夜不停地攻打邯郸城,可在智谋无双的廉颇指挥下,三军用命,邯郸城固若金汤,同时白天坚守,夜晚出奇兵侵扰,不到两个月,秦军便失去了五座军营,更损失了数万的秦军。
见此情况,于是秦国就派遣在长平之战中表现出色的王龁,再率1万秦军增援,同时命令王龁取代王陵,全面负责攻打邯郸。
此时,邯郸城下集结了4万的秦国精锐,已经在总兵力上超过了2万的赵国守城部队,可就是这样,在整整5个月的时间里,秦军的攻击,依然是没有丝毫的进展。
就这样,秦军与赵军处在了艰苦的对峙状态,也是因为此,战局突然发生了改变,战争的天平倒向了赵国。
因为,眼见秦军对赵国久攻不下,处于观望状态的诸侯各国开始行动了。
这期间发生两起有名的历史事件,一个是毛遂自荐,还一个就是信陵君盗符。前者的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他出使楚国,说服了楚王出兵援赵,有了楚国这个领头羊,各国又开始了合纵活动,并结成了反秦联盟。
其中楚国出动了1万楚军,由大将黄歇率领。魏国出动了8万魏军,魏军在援赵途中曾出现了波折,秦昭襄王派遣使臣威胁对魏王说:“你要参战的话,我会把兵力移过来一起打。“魏王害怕了,当即下令魏军在邺城停止待命,于是就有了魏国的信陵君盗符的事,他用计谋夺取了魏国军力后,带兵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