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家的陈小幺,村里的人提起这个孩子,都是直摇头。
觉得这孩子可怜。
陈小幺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上巧村里,往上数几个先辈,在村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
陈家人干活勤快,人又仗义,谁家有红白喜事缺人手要帮忙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小幺他们家。
到了陈小幺他爷爷陈三那辈,就不怎么行了。
陈三是家里的独子,被惯得无法无天,长成了个地痞无赖,村里的狗见了他都要绕道走。
不过陈三后来生了个儿子,倒是歹竹出了截好笋。
那孩子打小就生的结实,干活也勤快,一见了人,又叫叔又叫婶,很得人喜爱。
那孩子一天天长大,陈家的日子眼看着就要好起来。
结果好景不长,那孩子十二岁大时,就被一伙府县来的官兵带走了,说是奉朝廷之命来寻人,要送到边境打仗去。
一开始,这话可没把陈家上上下下吓得够呛。
那些年,大景朝的确是内忧外患不假,连他们住山沟沟里的人,都听说过了边境不稳,蛮夷频频来犯,上一任皇帝就是因为这个,才急的早早就咽了气。
可一来,打仗是皇帝老子该操心的事,跟他们平头老百姓没关系;二来,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打什么仗。
陈家自是不肯。
可来的是官兵,个个牛高马大,拿刀拿剑,根本不管陈家人肯不肯,半是逼迫半是威胁就把人带走了,不过也没白带走,给留了一百两银子。
陈三这才点了头。
只是走的那天,陈三他婆娘也就是陈小幺奶奶,跟在府县来的马车后头哭了一路。
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可那情形,上巧村的人如今说起来还是啧啧称奇。
那会儿梁家一家还没来上巧村,这些事自然不知,都是后来听梅子他妈王婶儿来串门闲聊的时候说起的。
说来的那伙军官,挨家挨户的相看孩子,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都看,可等把孩子推出去了,那伙人又不走上前来仔细瞧,就那么站在前头,从上到下,拿眼睛扫一眼就算完事了。
弄的神乎其神,也不知道相看了个什么,反正这十里八乡的,到了最后也就挑走了那么一个。
起先还有人眼红那一百两银子,后来听说是要去打仗,又不怎么羡慕了。
一百两银子多是多,可全家上上下下在地里勤快点多刨刨,也就是十来年的事。
打仗那可是有去无回的。
再说了,只听说过卖女儿的,哪有卖儿子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因着那百两银子,陈三在村里又很是风光了一阵子。
又过了十来年,打南边来了一个人,骑着马进了村,抱着个一岁大的婴儿,半夜寻到陈家敲响了门。
等门一开,那人把包着婴孩的包裹往陈三怀里一塞,说你儿子在战场上死了,这是你儿子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