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砄的隐忧竟然不经意地被祁宁之这孩子化解了!
因此,看了这些日子以来少清山上与往日不一样的热闹,凌砄头一次对知非真人言是生出了感激之心,当年言是费了诺般力气来帮他修复护山大阵他都没有这么感激过。
若不是言是把徒儿放在少清山上,这几个孩子哪能如此真切了解外面的大宗派行事?少清山哪能有这般新气象?
最主要的是,祁宁之这孩子确实不错,大方、谦和、磊落。当然,自家徒弟本来也是极好的,这下,是两好并一好。
他与自家这几个孩儿互教互学,相处得很是不差,双方还都很得了些益处。
唉,这少清山上还是孤单了些,孩子们还是要多些年龄相仿的同伴才好。
同伴的力量,特别是优秀同伴的力量,果然有时胜于师长教导啊!
凌砄以自身的成长与多年来的观察经验,得出这样的认识:
在一个年轻修士成长起来的最初二三十年内,他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生活与修炼感触,而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又大多还保留着几分赤子之心。这个时候对人心世道的感觉也比之后的任何阶段都要更为敏锐生动,留下的印象也更为深刻,甚至会指引、影响以后的道之方向。
年轻修士在这个成长期,如果有幸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起一定的亲密关系,这样的机遇与亲密,那种对心智的良性影响,在后来的漫长修道生涯中也很难再有机会达到。
就像凌砄自己,在完全成年世故之后,还有谁,能有言是、阿土、元固等人那样对他有宽容的了解?还会谁,会成为有那种不须顾忌、彼此信任的朋友?还有什么岁月,能像大道之初的时候,有让人碰触你心扉的勇气?
唯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