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一说,藏书楼之所以多为书简,且备份不足,主要是因为纸张的昂贵。
再一个,就是抄书的门槛太高,或者说能认字写字的门槛太高……当然,小圣贤庄的学生肯定都能够得着这个门槛,但堂堂儒家圣地,也就这么几百号人能做,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在竹简上刻字还要尤为繁复。
伏念不能无底线的压榨小圣贤庄的学生,尽管抄书也算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而这一次伏念之所以能大规模的开始备份藏书,其实是因为得到了流沙的全力支持。
流沙,是不缺纸的。
事实证明,中国的两千年封建王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整体上是起起伏伏的,进步真的不大,因为总是退步。
虽然造纸术一直到唐宋时期,才和印刷术一起走向成熟,但在公元前三世纪,古寻还是把它给搞出来了。
当然,不是他搞出来的,是他找的工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技术方面也一样,在古寻的重金诱惑,再加上他本身提供的一点似是而非的建议帮助下,相对比较成熟的造纸术提前问世了。
就和之前他帮助齐国进一步优化了制盐技术差不多。
不过这一次,古寻全面封锁了这项技术,使之一直没有流传出去——也没什么特殊原因,就是想着可能回头能利用到,所以暂时不打算推广。
等回头天下真正安定了,再普及也不迟。
嗯……活字印刷术也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