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阳发展与归一(1 / 4)

梅花军仅用半个月时间便拿下南阳五县,原因有三,一是韩江对黄巾贼的威慑力太强,二是前期花费半年时间做足准备工作,三是大乱之后百姓思定。

打下鲁山县后,韩江率领梅花军主力回到梅花小城修整,如今南阳基本已经太平,一时半会不会有战事。

185年1月,梅花小城和郏下小麦丰收,无数粮草入库,使得治下的南阳六县可是安慰度过冬天。

韩江清楚历史的走向,黄巾之乱后,大汉会进入一段时间的和平时期,直到189年5月皇帝刘宏驾崩,可以利用这四年时间发展南阳六县的经济。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来到189年4月,梅花小城经历三年半的发展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当其冲的便是梅花林,经过不断的培育,梅花林覆盖四座山峰,每年入冬,梅花盛开,花香伴着山风飘散在整个小城中,使得寒冷的冬日增添一抹靓丽的风景,史称:梅山盛景。

吸引周边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打卡,自然给梅花小城带来不少人才,其中有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

梅林范围扩大,梅花酒的产量自然随之大增,每月能产出4坛,按照平均每坛1金计算,每月收益可达4万金,使得韩江从来不会为钱发愁。

梅花小城附属的四个村落都成功升级为镇子,这些镇子的作用是分担梅花小城逐渐增多的人口,并且每个镇子都有大量的土地,成为韩江势力的粮仓。镇子地理位置极佳,每个镇子只需要驻守2城卫军负责治安。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各类人才被发现重要,农闲时,民夫被征用重新修建城墙,韩江要修筑一道完美的防御工事,将梅花小城保护起来,无数与外界想通的缺口被发现,这些可都是安全隐患,小的缺口直接通过围墙堵住,大的缺口则修筑隘口,安排士兵驻守。

附属的四个小镇也仔细探查了一遍,该有的防御工事一点也没落下,经过三年半的修缮,整个梅花小城固若金汤。

因武庙和孔子雕像的存在,在一众文武的强烈要求之下,梅花小镇中特别开设官吏学院和武将学院。

官吏学院,院长傅巽,主要是培养底层官吏,生源都是梅花小城年满18的学子,其中大量学子是从南阳六县招募过来的,他们先将户口迁移到梅花小城,享受小城的buff加成,而后进入官吏学院学习,加快学习进度。

武将学院,院长韩忠,主要是培养低阶武将,如:队长,什长,伯长,百夫长等等,其中学子都是通过新兵营训练后成绩优异的士兵才能进入学习,包括精锐士兵和优良士兵,毕业之后到主力军和城防军担任军官。韩江清楚历史武将很难招募,至少到现在身边的历史武将只有韩忠(原黄巾武将,牛金(原曹魏武将,所以唯有培养忠于自己的普通武将,以后靠着大量的普通武将直接平推天下。

正是有了两大学院,才能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到南阳六县,替换掉原有的官吏,大大增强韩江对南阳六县的控制力,使得梅花小城的政令畅通无阻,可以说如今南阳六县只知韩江,不知汉帝。

南阳六县在伊籍和国渊的合作治理下得到很大的发展,无数流民涌入,人口大大增加,原本荒芜的田地被开垦出来,商路也慢慢畅通,成为荆州和北方地区的重要商业通道。

郏下县城,最先归入韩江势力范围,靠着梅花酿专卖打开商道,汇聚来自五湖四海的商团,大量商会在此建立商铺,无数的货物来此售卖,每月仅是交易税收入就达到5金,加上人流带领的各项收益,使得郏下每月能为韩江提供1金左右的钱财。

樊城作为一座军事重镇,建立可容纳1万大军的军营,修筑起高大的城墙,建造巨型粮仓,南阳六县每年三成的粮食都会运到此地,为以后攻略荆州奠定基础。

其余诸县,主要是开垦土地,招收流民,大力发展农业,三国时期人口和粮草是最重要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提供大量的兵源,无数的良田可是提供大军需要的粮草。

南阳六县名义上是郡守朱标的辖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每年南阳六县都会上交两成税收给宛城,这可是一大笔收益,比黄巾之乱前上交的还多出不少,这让太守朱标产生一种幻觉,自认为南阳六县还在其掌控之中,每日在郡城中饮酒作乐,荒废政事,不过这符合韩江的利益。

三年半的发展,新兵营一共产出7新兵,3是精锐士兵,其余的都是优良士兵,精锐士兵产出减少的原因很简单,每次征兵都是从南阳六县青壮中挑选最精壮的,每经历一次刷选,南阳六县就会剩下许多素质稍差的青壮,这些青壮下一次可能被选中,导致每次征兵新兵的质量都会大幅下降,以至于精锐士兵产出越来越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