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隋唐时期的俳优俑,为何作出委屈的表情?
有人推测,他的面部表情或许是其表演时的一个瞬间,不过是为了逗乐观众。
像是这样的陶俑还有,另外一件是陶俳优俑。
它的表情就更有意思了,如果看到了它,那就是:巴适得板!
同样作为俳优陶像,这件陈列于川都博物馆的陶俳优俑,展现出了另外一种情绪。
腆着大肚子的陶俑,坐在一圆形坐垫上。
他头戴巾帽,着裤赤足。
上身袒露,耸肩,左手执鼓,右手握拳,作执槌击鼓状。
他右脚蹬踢,左脚蜷曲,仰面大笑,其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体态,令人捧腹。
不同于西陕彩绘陶缩脖俑,这座陶俳优俑的面部表情是向外绽放的。
他满脸洋溢着笑意,仿佛在用四川话点赞“巴适得板”。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说唱俑中有两个国家一级文物。
1957年出土于川都天回山的击鼓说唱俑,现藏于华夏国家博物馆;
1963年出土于郫都区的立式说唱俑,现在川省博物院的展厅里与观众继续摆着龙门阵。
它们的笑脸,传递出巴蜀人民的乐观。
也许是一脉相传,最早的三星堆也是古代巴蜀文明的产物。
这件三星堆陶猪,就是一只愤怒的小猪。
有趣的文物除了人像表情之外,像铜奔马一样的动物,也能让人不禁莞尔。
大如眼球的鼻孔,搭配肆意甩动的舌头,好似脱缰的“戏精”,表情足以与铜奔马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