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灵看看上官鸿道:“我知道他是这个意思,不然我早在北疆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谢上官先生,我是个粗人,不会说话,还请王爷见谅。”
一场尴尬化于无形,昊灵拉着他们两个回到了尚书房。
接下来又是昊灵忙碌的一天,各种消息陆续汇集到此,作为他的幕僚和私军将领上官鸿和文千秀只能在偏殿等候,一旦有重要情报,昊灵才会来和他们简单的商讨,让昊灵心急的是几个重点地方的消息还是没有等到,在心急如焚的辗转反侧中有一天过去了。
皇帝驾崩是全国最重要的事情,各地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的消息也越来越多的抵达盛京,昊灵要从这庞大的信息中尽快梳理出自己的思路。就在这时下面来报,盛京府白烁求见,说是要员被刺一案有了最新发现,昊灵当众宣白烁觐见。
昊灵坐在龙书案下首,文武官员分列两边,白烁跪在正中。
“白大人,听说刺杀一案有了眉目,现在就当着大家的面如实报来。”
“是,王爷,臣认为本案最大嫌疑人就是您,灵王。”白烁语出惊人,说出了很多人的怀疑,昊灵篡权夺位之势路人皆知,他手握重兵,手段很辣,行事雷厉风行,就算被人怀疑又有谁敢说出来,再说了,被刺杀之人几乎全是太子党的人,这样目标明确还用别人多说嘛!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先保自己的命要紧,谁承想这个白烁居然当着面就说出来,殿上有的人替白烁惋惜,有的幸灾乐祸,更多人则是一副面无表情,事不关己的样子。
昊灵和白烁直直的对视,他的心里想知道这个白烁到底能不能按照他们设计的剧本进行,夺皇位不比其他,他要堵住天下悠悠众人之口,就算大家都知道是谎言,也要有个合理的解释让人无法反驳,而白烁就是他们选出来的一杆枪,一杆能堵住众人的嘴的枪,他轻轻抬了抬手:“白大人,起来说。”
白烁看着神情淡定的昊灵,慢慢起身,拱手道:“谢王爷。”
他接着自己的话头说:“我相信各位大人的心底有疑问,但我思来想去发现了一个问题,此番行刺事件,看似都是与太子走动的频繁的几位大人,但是品阶最高的也只是吏部尚书吕大人,而据我所知,吕大人与灵王的交往似乎更为密切。”说着他看了看昊灵,见对方没什么反应,他才打着胆子继续道:“我还查阅了关于灵王的相关记录,灵王并非冲动之人,我想一个聪明人是不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搞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说到这白烁停下了话头,他在看众人的反应,其实在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没有任何证据所以不能说出来,但是他不知道他心中的那个想法才是最接近事实的推测。
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白烁又说到:“从昨天的蛛丝马迹中,我发现,刺客们最后都是往西逃走,到了西郊之外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此地距离灵王的演兵场不足三里,在演兵场附近还发现了有大批人员活动的迹象,在那我们找到了人员换装的遗留物,相信这些刺客完成刺杀后都是集结于此,我还捡到了一支弩箭,是和刺杀大人们时刺客使用的相同的弩箭,我相信这些刺客就是从此地消失,也正是这样我更加确定了我的侦办方向,但凭我一己之力恐怕难以进行下去,特请王爷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昊灵歪着头,不冷不热的说:“这么说,你有证据表明这事可能是我指使人干的,那我为什么还要帮你?”
白烁态度坚定的说:“我能证明这事不是王爷干的,我要找到事情的真想。”
“有意思了,你相信不是我?”
“当然,还请王爷准许我把证物呈上来。”
“准了。”
一名小太监托着早就准备好的托盘上了殿,托盘里是三支弩箭,昊灵拿在手里仔细观看,三支箭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有一支比其他的长出三寸,他冲白烁比了比,让他继续说。
白烁拿起一长一短两支箭,说道:“各位大人请看,两支箭有何不同,吴大人,这有的长有的短可是有什么讲究?”
兵部尚书吴展雄接过两支箭端详了一下,又看了看昊灵的眼色才说:“两支箭都是军备,长短不一在于所配的机弩不同,长弩箭是骑兵和步兵所用,短弩箭只配发了水军,因为水军的船舱狭小所以特别改制的短弩,所以弩箭也就要短一些。”
白烁问道:“两种弩箭可否混装?”
“不能,长短弩的机匣不一样,不能混装。”
“吴大人,这两种箭如果只拿一种能不能很快的分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