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看着倒骑驴的通玄道士,心里十分好奇,翘着脚望去。
他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张果老。
李渔和林灵素这次要等的,就是他。
“两位道友,久等了。”张果老跳下驴背,大声说道。
林灵素笑道:“前辈远道而行,我等不过是在这凉亭里坐着而已,岂敢称辛苦。”
“元妙真人老朋友了,这位小友,想必就是正经道友吧?”
“小子李渔,见过通玄真人。”
“我虽然人在大唐,正经道人的名声,可是如雷贯耳了。”张果老笑道。
李渔笑道:“此处不是待客之地,咱们到元妙山再说话吧。”
张果老和林灵素关系特别好,一路上说说笑笑,十分亲近。
李渔见怪不怪,因为他们凑巧又是一类人----佛门半路改道士。
从佛入道的修士,往往能闯出一片天地来,有很多名声特别大的。
张果老比林灵素好一点,他以前是蔡里山人,山坡上有一古庙,庙中有一老僧带着三个和尚。
当时最小的和尚叫张果老,除侍候老僧外,还干劈柴、担水等杂活。
一天晚上,张果老挑满缸水,至次日,一滴未用,缸水竟然全无。
老僧责骂其偷懒,张果老不知其因,只得重新挑满缸水。
第二天,缸水又不用而尽,老僧气怒,将其痛打一顿。
张果老甚感委屈,心中诧异,决心弄个水落石出。
晚上,又挑满缸水,藏于暗处窥视。半夜时分,忽从庙外跑进两个白胖光腚小孩,来至缸前,头伸进缸中喝水。
张果老上前捉拿,转瞬却不见了。果老便把所见情景如实告知老僧。
老僧心中已经有数,他命张果老仍把缸水挑满,不要声张。
晚上,老僧拿根钢针,纫上长长的绒线,和果老藏于水缸不远的暗处。
不久,果然两个光腚小孩又来缸边喝水。老僧乘他们头伸进缸中之时,跑上前去,把钢针扎进小孩腚上,只听“哇”的一声尖叫,小孩又不见了。
老僧和果老顺着绒线查找,至庙外墙角处,红线入地。
老僧令果老拿来铁锹挖掘,结果挖出两个形似人体的东西来。老僧知是人参,令果老烧火煮熟,并告知不准品尝。
庙里生活清苦,年幼的张果老把挖出之物放于锅中,生火煮了一会儿,香气扑鼻,早就馋口流涎,忍耐不得,便捞出品尝,味道鲜美。
果老仍馋涎不止,索性取出吃个精光。
果老畏老僧责怪痛打,想逃走了事。
可惜他得罪了方丈,还想跑?
刚出庙门,老和尚就追了出来,张果老见树上拴一头毛驴,回头把锅中所剩汤水取出给驴喝了,然后骑上驴背,朝东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