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起身回到书桌前,整理好桌面,再从书柜里取来笔墨纸砚。
摊开宣纸,静心凝神。
过得十来秒钟,提笔沾墨,开始书写: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多宝塔碑》起笔多露锋,转折多顿笔,横细竖粗,对比强烈,结体严谨。
李石下笔如有神,不多时,白纸上的墨迹便出现端倪,只见这幅临摹之作,丰厚隽美,腴润沉稳,犹如一位唐朝的大家闺秀,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朝堂公卿之前,亭亭玉立,沉稳而端庄。
一篇九分九形似,三四分神似的作品临写完,脑海中立刻有触动传来,但他暂时没管。
换纸,继续临帖。
接着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书《张翰思鲈帖》。
先楷书,后行书。
一笔一划,李石完全沉浸在浓稠墨汁凝聚的文字书写艺术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书房里静悄悄的,只能偶尔听见笔尖沾墨和换纸的声音。
随着临帖完成的纸张越来越多,脑海中又接连有触动传来,李石依旧没管,只全心全意地写字、写文。
过去几个月,他主要就是临摹这四本古代书家名帖,虽以楷书为主,但他早已凭借妖孽级别的天赋,把这四本书帖临到极高的水准,书写起来既规矩,又洒意,就书写效率而言,也比一般人快很多。
但四本书帖总计足有四千六百余字,他也是写到外面的天色渐渐暗淡,才停下来。
搁笔。
看着一页页临摹作品,李石不禁满意地点点头。
这次临帖,既是检验前段时间的书法学习效果,看看在学习面板见证下,能直接晋升到什么级别,也是再一次回顾和复习这四本名家书帖。
“不错不错,又有些新的感悟!”
李石喜笑颜开,拉开书桌最左边的抽屉,从里面取出特意为书法学习准备的黑色硬壳笔记本,打开,把刚刚的收获记录下来。
五分钟后,收起笔记本。
“还有最后一项,不拘泥于临摹,全凭本意书写《道德经》第一章。”
李石把字迹已经干涸的临摹制作收起来,又重新铺开一张新的宣纸,也不酝酿,直接提笔蘸墨,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响了。
放下笔拿起手机一看,是前段时间在京城新结识的汪剑目打来的。
“兄弟,忙不?上次你说的那个仿造越王勾践剑的事,我问过铸剑坊的老师傅了,他说没有问题,尤其你要的是一把崭新的越王勾践剑,还不用仿古做旧,那难度并不大,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李石拿来是自己耍着玩的,自然不用做旧,他笑着道:“时间长点没关系,就是给汪师兄你添麻烦了,一应费用千万让我自己来,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经过京城的聚会,两人也算混熟了,加上李石跟他们所有人都学过一两套武术套路,算是学过艺,现在便以“师兄”称呼。
只是他们不知为何,却没有一个人喊李石“师弟”。
哪怕李石的年龄比他们小好几岁,汪剑目也以“兄弟”称呼,而林宗越、高师苍和郭亮则还是喊他“李老师”。
汪剑目豪爽道:
“客气啥,我们算是一见如故,自己家里的铸剑坊,本身就是做这个生意的,就是多费点材料而已,不用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