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母亲摔跤,给他提了个醒。
他把话题转移到提高村里的医疗保障上。
李乔娜没想到他会说这个,不过娜姑能回村里创业,本身就是有一种情怀在的,她心里也畅想过未来的杨桥村是什么样。
认真听李石说完。
三十多岁回村的女创业者沉默了一会,道:“这的确是大趋势,我也畅想过,但之前考虑,经济没发展起来之前,只能跟着zhengce局势走。”
李石今天晚上也查过这方面的资料:“我知道这些年,基层医疗的确在加速发展,不说包邮地区,就是我们省的省会周边,那些经济发展好的村子,他们的村卫生所,都建设的越来越好了,但我们这里太偏了,等时代发展的红利覆盖过来,还不知道要多久……”
他的想法是,母亲住在老家,别的不说,村卫生所的水平必须提上来。
以前的村卫生所,就是一个村医开药和打针,只能治疗一下感冒,别的什么病,都必须送镇里,连慢性病都监测的能力都没有。
他的设想是,暂时由他出钱赞助,买些设备,把村卫生所的条件改善到可以做血糖血压监测、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程度。
对比起来,就是和现在潭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水平差不多。
现在技术发展了,这些常规基础检查的设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贵,之前他稍微查了一下血常规检测的设备,一台血液细胞分析仪价格是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具体多少他还没找人问,不过如果只买设备,估摸着小几十万就够了。
如果需要新建建筑,最多也就再加二三十万,加起来,不会超过六七十万。
这是他对母亲的孝顺和对村里老乡恩情的回报之举,几十万而已,他觉得值。
只是……
“我们一个小村子的卫生室,硬件投入是有限的,我可以直接包了,关键还是人,杨大夫的水平怎么样?”
李石说完,向李乔娜问起村里村医的医术。
他对杨大夫没什么太多的印象,就记得小时候感冒发烧,在他那打过几次吊针。
李乔娜听了李石对村卫生室未来发展的描述,顿时也期待起来,如果真能建设好,那对村里这些中老年人和小孩来说,绝对是福音。
她想了想,道:“杨大夫在附近几个村子的村医里,水平算是比较好的,但终究还是有限,上次搞村医评级,他评的是二级,每个月补贴五百五十块。。”
李石对这个评价不意外:“那就只能想办法送他去培训,这方面你以后找他沟通沟通,再找上面要要zhengce嘛。另外杨大夫年纪也比较大了,等我们卫生室的硬件提上来了,看能不能再跟镇上的卫生院多申请一名年轻的医生。”
他知道如今的村医都是和乡镇卫生院签的劳动合同。
听他这么说,李乔娜突然眼睛一亮,开口道:“杨大夫家的女儿就是学医的啊,在宝庆学院的医学院,好像今年毕业了,以前每次回村里,还在卫生室帮她爸爸的忙……”
说到这,突然情绪又低落起来:“不过年轻人估计不会愿意回来当村医,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