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所谓大学者(3 / 4)

重燃2003 长卿还成都 248 字 8个月前

整个学校的实力,也在很短的时间里突飞猛进。

别的不说,要是将清北的教育经费拨款降低到和復旦大学一个水平……

或者说,从现在起,让復旦大学的教育经费拨款和清北一个水平,王德超敢保证,给他20年时间,復旦大学绝对可以反杀清北。

没有人比他更懂怎么省钱了……

瞥见王德超脸上略带不屑的神色,云帝认真的说着,“燕大,是各种新思想的发源地,也是近代所有运动的发源地。

老校长,不管你认不认,在宏大史观的叙事逻辑下,它就是精神图腾。”

虽然这里面很多运动的首倡者很有争议,但在宏大叙事下,在人们的三观认知中,燕大便是首倡者。

于是,只要一翻开历史书,只要一学习近现代史,那么燕大的名号就会被反复提起,燕大师生的事迹就会被广为称颂。

时间越久,这种图腾就会被自发的刻画的越深沉越宏大。

王德超明白他的逻辑了。

倒不是说不对,这么说来,倒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如同部队,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但为什么有些部队的精神却能永存?

首任首长首批官兵的优良作风,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这支部队的魂魄。

见老校长明白自己的意思后,卿云趁热打铁的轻轻问着,“那么復旦大学,究竟又和华清燕大有多大的差距呢?”

差距肯定是有,否则也不是清北轮流老大,而復旦的第三岌岌可危。

而且,在不少方面,復旦和清北的差距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就算是相同的投入下,也是需要几十年的追赶才有可能追上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老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大学,不是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有多少大师。

而大师的聚集、未来大师的塑造,是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的。

马太效应,在高校建设上也是如此,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而且强者会因为种种因素变弱,但弱者却鲜有能翻身的。

前者,如华国科大,原本在恢复高考后十年内脚踩清北镇压当世一切敌的华国科大,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选择错误,留不住老师吸引不了学生,便逐渐退出了顶级名校的序列。

后者,如西蜀大学,从最后一批获批985的学校,经过20年的沉淀杀入了中高端,摸到了前十序列的边。

但这是西蜀、锦城两级财政的共同努力,向其倾尽一切资源的结果。

更多的是原本一个批次的重点大学逐渐分化。

到了卿云重生的那个年代,双非学校一个学院一年的科研成果还不及985名校一个副教授一年的成果。

甚至还有双非学校的正教授求爹爹告奶奶到985名校青年讲师的课题组里,只为混个资历。

在感慨了一番赢家通吃的后世后,卿云一脸严肃的看向了王德超,“老校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时代的一份子,我认为我们復旦大学的每个人,都应该勇于为时代发声,关注热点问题,传递正能量,共建美好社会。

为时代发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口号虽然伟光正了点,但架不住好用啊。

光有钱也是没用的,比如之江大学,常年经费排名全国高校第二,但是排名也是逐年下滑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