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追光行动(4)(2 / 4)

重燃2003 长卿还成都 309 字 4个月前

王守觉则提出了另一个思路:“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成熟技术,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改造,以适应我们的光刻机……器!”

一辈子说惯了光刻机,这个时候多了一个器字,让他很不适应,但偏偏这个改动让他甘之若饴。

他顿了顿继续说着,“这样谁特么的还敢说我们专利技术的事情?甚至……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光刻机器,改成光刻工厂?

反正小卿也是说的,他是建厂在机器周边。既然他能建,别的公司能不能建?那么这个是不是就变成了一项……类似于电厂的基础性设施。”

王守觉院士进一步提出了将光刻工厂视为国家基础设施的想法,这意味着可以由国家来统筹规划,集中资源进行建设和维护,从而降低单个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云帝闻言,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用两台显微镜再加上一个紫外曝光灯搭组建了华国第一台土光刻机,并独立自主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的‘小王先生’!

这群人的脑子,怎么长的?

三下五除二就还原了十来年后那些后辈们的想法。

就是可惜了。

无论是‘大王先生’还是‘小王先生’都是上个世纪10、20年代出生的人,此刻早已过了他们的巅峰时期。

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他还没法说什么生不逢时的话。

因为不仅仅两个王先生,包括在座的每一个大佬,都是为了华国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奉献了一辈子的。

现在坐在这里,颤颤巍巍拿着放大镜费力看文件,只是因为……

半导体产业后继无人的现状。

否则早该回去颐养天年了。

不过在座的各位大佬闻言也是纷纷点头,他们知道,卿云提出的这个新思路,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却为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于是,一群人纷纷出谋划策,补充着该如何实施这个方案。

良久,当讨论逐渐明晰形成共识之时,卿云再次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份文件。

与此同时,国安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将文件袋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

大王先生揉着太阳穴,苦笑着摇头,“小卿,你这是要把我们这群老头子给榨干啊,天都黑了。”

萧雅见状,赶紧安排着工作餐,“各位前辈,先休息一下,用晚餐吧。”

然而,此时的大佬们哪还有心情吃饭,他们心中充满了对这份文件的好奇和期待,纷纷催促着卿云赶紧开始。

“现在哪里吃得下饭!小卿,别卖关子了,赶紧的。”徐端颐望着眼前的文件袋,心痒难耐地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