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皇兄不是怕了罢?(2 / 4)

他把由纸张而编订,活字印刷术刊印字体的《惠子》左右翻开,扣在脸上。

在这期间,他略微粗重的呼吸声音一直没有减弱,就像他一直在熟睡,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梦游。

“怎么,你的成果展示完毕,却未得到朕的嘉奖,不想要朕出韩地?”

始皇帝笑着猜测。

这些时日,他着实认真地逛了几个韩地大县城。

除了经过道家,儒家,名家等治理的县城,深刻认识到百家学说实际应用后的景象外。

还见到了诸多所学驳杂,不划为百家一类,饱有才学之辈治理的县城,令其有种大开眼界之感。

例如彭黾所管理的上党。

这个自齐地千里迢迢而至韩地的稷下学宫前祭酒彭黾,祖上是大名鼎鼎,以《齐物论》文明遐迩的彭蒙。

其继承祖上学说,认为天能覆而不能载,地能载而不能覆,万物有别,但“万相”中却必有“共相”。

蚂蚁虽小,象虽大,各有适宜,故而万物平等。

万物各自不齐,故而选择不能遍及,教育不能周到,因万物自然,不至于有遗漏。

其以《齐物论》为主要治理核心,治理的上党特色是先专,后全。

上党学宫不同于其他学宫,其他学宫大多都是开放给孩童,先普及文字,再深入知识。

上党学宫大部分学生则是大人,先达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不求知晓其中道理,但求熟练运用。

上党的民众要首先选择一项谋生技艺,在学宫深入学习,例如打铁、种地等。

每个人各领一项技艺,投入社会运作,上党借此迅速稳定,且高速发展后。所有人再重回学宫,再去普及其他各方面的基础知识。

例如农民打铁肯定不如铁匠,但至少要知道如何抡锤。

上党的每个人都如同一个不精密仪器上的齿轮,齿轮正确则高速运转,齿轮互换也可以运行,只不过会有些阻滞。

这种独特的社会形态给了始皇帝少许启发,打开了始皇帝的思路。

始皇帝之前一直以来的想法,就是治理国家需要仰仗世家,因为世家子弟识字读书,从小在父辈下耳濡目染,知道如何理政。

若是不依赖世家,就需要建立一个学宫,如齐国稷下学宫,自主培养人才,从中选拔官员。

之所以始皇帝没有选择后者的原因有二。

一、大秦帝国没有人才培养系统的根本原因是法家愚民政策——让读书成为不好风气,军功制成为百姓唯一出头之路。

大秦全民便是既尚武又好控制,方能悍不畏死,战无不胜。

二、建立学宫,培养人才,在大秦是一个从0到1,极其艰难的浩大工程,且这个过程得罪了所有世家。这件事会受到所有贵族的抵制,遇到的阻力将是前所未有,比郡县制还大。

始皇帝其实并不怕这些贵族阳奉阴违,公开反叛。那甚至正中始皇帝下怀,他正好来场大清洗,中央高度集权。

问题是,这些贵族若是集体撂挑子不干,在学宫没有培养出足够士子的十数年,天下将无人治理,民心茫然易受挑唆,必导致各地大乱,很可能会要秦国崩塌。

而见了上党的现状,始皇帝想法大开。

小官小吏或许并不需要过于培养,只要会做事就行。

亭长只需要服从命令,缉拿索道就行了,不必和县令一样要处理政务。

二者分工不同,学习知识的深度何必相同。

这套方式长时间下去其实弊端很多。

例如只习“技”,不知“理”,不讲“德”,最终很可能鱼肉乡里,欺上瞒下,不然彭黾也不会要求上党民众再学习。

但始皇帝只需要填补一个十数年的真空期,属于临时策略。

从上党现状来看,这起码是有可行性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