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王老爹,快签了这份《父慈子孝条约》吧!(求订阅,求月票)(1 / 4)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正文卷第177章王老爹,快签了这份《父慈子孝条约》吧!抢了你我的位子?你是怕孙吉庆变成王吉庆后抢了你的王家继承人的位子吧?不过好像真有可能啊!

王忠孝想到这里,就对戴梓道:“文开,仿造燧发枪的事情一定要抓紧对了,打造一支燧发枪要花费多少钱?算出来了吗?”

“带枪刺至少五两银子,如果大量生产,成本可能会降一些。”

“告诉下面的匠人,三个月内交货,质量可以达标,我就给十五两!”王忠孝笑道,“过了这三个月,可就没这个价了!想要多赚钱,就卖力干活吧!”

戴梓愣了愣,“十五两?三个月?有那么急吗?”

王忠孝笑了一笑:“怎么不急?两广的太平日子维持不了太久了伱没听我大哥说吗?皇上已经封我三弟孙吉庆当定南王了!他当了定南王,孔姨娘还不得催着我爹进兵广西?大战在即啊!等打起来的时候,这个燧发枪多一支也是好的!这种燧发枪容易掌握,按上枪刺后还能当成短矛,既可以用来肉搏,又能列成密阵施放。

如果能有个五千支,那咱们的三县乡兵就能当两协新军来用了!”

王忠孝现在是把三县乡兵当成自己的基干武装在建设的,虽然香山、新宁、新会三县也不是什么出精兵的穷山恶水,但是因为这三县就在他眼皮底下,而且还存在大量可以分配的荒废良田,所以在这三县进行均田改革的难度相对较低。

再加上王忠孝可以从维新学堂和精武学堂获得大量干部,因而三县均田进行得比较顺。到康熙十一年春夏之交的时候,三县均田大体上已经完成。

该迁走的大地主都已经走了或准备迁走——同意迁入濠澳的大地主正在打包产业,同时遣人在濠澳界内建房。不同意迁移到则大多被镇压或是跑路去了广州。

该重分的内陆良田也都分了,同时还建立了数十个乡都——“都”是明清时期地方上高于村,低于县的行政单位。

一个“都”大约管十来个村。在香山、新会、新宁一带,一个管十来个村的都差不多能有个千把户,万余口。

王忠孝在三县所建立的行政体系的基层,也就设在“都”上。也就是一个“都”派一个“都长”、一个乡兵队正、一个管账.就这仨是支薪的,另外还有些轮流来“都”上服役的乡兵,不用支薪,管饭就行了。

都以上就是县了,一个县就管十几个都,而三县之上,就是王忠孝亲自领导的粤海关道——现在的王忠孝就是个三县小领主。

而都下面的村,一般都是聚族而居,都是自治的,不过自治程度也有差别。

其中一些村子实行宗族抱团共耕,这些宗族往往可以保住自家的土地,也就没有均田的必要了,所以这些村子都是“民户”,没有乡兵户。

有一些村子是分了家的,所以凝聚力不强,土地就渐渐地落入了“黄老爷”这样的士绅手里。王忠孝的人在那里搞了“均田”,有了一部分均田既得利益者,也就有了乡兵户可以被上面的“都”驱使,是“三县政权”治理三县内陆地区的基础。

还有一些宗族则是从沿海地区迁入的,他们是最苦的,不仅没有土地,而且还要高价租地——因为他们和土地的主人是没有一点亲戚关系的,想要租地自然得出高价。

所以这部分人,自然就成了三县乡兵的主力。由他们组成的乡都,都会陆续迁回沿海的故乡,并且重新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因为所有人都参与了均田,而且每一户得到的土地都超过十五亩,所以每家都是乡兵户!王忠孝的三县政权对他们的掌握当然是最有力的,他们对王忠孝的忠诚度也最高!

而三县乡兵的主力也就是这批人他们也最恨满清王朝和平南王尚家!

现在王忠孝急于打造和获取燧发枪,也是为了武装这些老尚家的仇人。

“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去催着工匠们赶工。”戴梓自然明白当下的形势,也就不多说什么了,行了一礼,转身就离开了王忠孝的办公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