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二日,凌晨。
夜空下,位于湖南长沙府城东面,捞刀河和浏阳河之间的两处犹如星海一样明亮的营地,一前一后,逐渐变得喧嚣了起来。周军和明军,都先后开始起床吃早饭了。
这两支军队虽说是敌对的,但是在很多地方他们又是相似的,譬如在“含共和量”方面,这两支军队就相当接近!虽然吴三桂现在不赞成共和,也不愿意当“原君”,但是在他黄袍加身之前,他也把《天下为公论》、《明夷待访录》和《天朝田亩制度》当成自己的造反理论。
要不然他反清的道理在哪里?他又凭什么架空朱三太子?他又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基层治理?
在原本的历史上,吴三桂就是个只知道“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传统军阀反贼。属于那种没有摆脱低级趣味,只知道为一家一姓打天下,不会也不想进行广泛动员的初级反贼。
但是这一回,有人把现成的,而且经过广泛实践,证明相当有效的先进造反理论直接输出给他了。他也就择其有利(对他自己有利)者而从之了。
譬如他的军队实际上也是“国人军”!虽然吴周的“国人”没有大明的“国人”宣传的那么大声,但是两者的待遇其实差不多!大明国人有的,吴周的国人也有。比如分田.吴周别的没有,田有的是,一整个四川天府之国都清空了!
哪怕吴周的府兵暂时没有办法去四川种地,但是“田庄契”都已经给他们了——等世道稍微太平一点,就可以拿着田庄契,带着家口、工具、耕牛、种子、兵器,再按照折冲府的编制,组成开垦团去四川圈地开垦了。
另外,这些年还有许多吴周府兵是在湖广、云贵、陕甘的地盘上分到了田庄。虽然吴三桂本人原则上不愿意剥夺地主士绅阶层的土地,但他的政权实际上是四个军阀集团(他自己、吴应熊和吴世璠、吴应麒和吴世琮、吴国贵和吴世珏)组成的。
四大军事集团的大头目们当然要优先考虑本集团下属的基础府兵的利益,所以还是会想尽办法剥夺辖区内地主阶级的土地授予底下的府兵和将领。
而在执行了分田府兵制后,吴周政权的基层治理,也就难免会出现“国士化”的趋势因为分田府兵不仅仅是给府兵分田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对基层政权的改造。
大明那边主要的改造方式就是国士为官国人为吏,而吴周这边则建立了“卫”和“折冲府”两级军政体系,将府兵户都纳入其管辖之下。而设在地方上的折冲府又是和县平级的衙门,又不受州府管辖,而是由上面的卫直管。
在卫和折冲府里面任职的文职官员和吏员,又全都是拥有兵籍(府兵籍)的士人,也就是识文断字的府兵。
这些卫和折冲府出身的文职官员,又可以担任大周朝廷和地方的文官、吏员,而且在仕途上的待遇还高于科举出身的文官.毕竟吴周的军头们都会把这些拥有兵籍的文官看成自己人,用着放心,提拔起来自然就容易了。
所以吴周的府兵和大明的国人、国士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非常小的,基本上就是一类人——他们都是国家的“小股东”。都是国人!
不论大明还是吴周,都把他们当人,当自己人,当成国家的柱石!
这一点,从他们正在享用的“最后的早餐”,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现在的大明国人军和大周府兵,在上番服役时,一般都能吃饱甚至吃好的。
光这一条,明末的那些“丐帮明军”和大清的绿营兵就比不了,大概只有早些年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八旗兵才能和他们相比。
当然了,大周、大明的军队并没有做到标准化,不同地区的部队,所执行的伙食标准、军饷标准,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