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锁定了攻击目标,最后出了棒也不一定。
这次打席不仅要打,还要打一发大的,西野哲打算继续做全力挥击的攻击。
u18时,打击教练小针崇宏让他增加拉棒击球,因为拉打更容易出长打,很适合他的特点。
回来后,那十几个专项训练西野哲从未间断,持续了小半年。
原本为了稳定打率而折中的打法逐步维持不住,新的挥棒习惯已经日渐成为身体反应的一部分。
将架在肩膀的球棒举起,西野哲没等多久。
咻!
飞过来的球,沿着与上一球几乎相同的外侧轨迹,出手位置更低一些。
上一球都未能落入好球区,这一球更是不行,从离地数厘米的高度进入捕手的手套。
“坏球!”
西野哲放下球棒,看了眼右边蹲捕的东邦捕手。
在他看来,成泽巧马是一位出色的捕手,接球稳妥,配球老练。
也正因为这一点,西野哲笃定好球一定是从外侧进来。
秋大会多数刚刚接任正选的捕手还在套用模式时,优秀的球员已然摸索出对球队造成伤害机率比较低的机制。
“投内角球结果投得偏甜,被全力挥击一棒将球送上看台的事,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优秀球员的思维有共通之处。
第三次举棒,等待的时间变久了。
投手丘上面,石川昂弥压下来,被置于身后的右手快速摆动。
咻!
仅仅是一个瞬间,球以极快的速度飞过了几米。
西野哲很快就分辨出来,这球的进垒点会是好球区外侧。
这还不够。
如果棒球在飞行途中发生位移,冒然挥棒还是会落空,所以接着要在1秒内判断大致球种。
最初的出手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