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手热身时间较长。
考虑到东海大相模登板的投手是一年级选手,并且只在牛棚匆匆热身了一阵,主审额外多给了热身时间。
于是张哲站在本垒区外,大力空挥球棒,彻底热开身体。
同时他也在想东海大相模投捕还会不会延续内角攻势。
从捕手的角度考虑,如果一套配球模式取得成功,没有意外的话是不会轻易变动的。
说实话,张哲不怕内角球,但这场比赛他的打席看的内角球太多了,而且很多是完全不可能是好球的近身球。
越强的打者,挨的触身球越多。
起初张哲认为是调侃的话,因为常理来说,投手面对强打控球更谨慎,怎么会那么容易失投呢。
现实给他上了一课。
两年高中棒球生涯,挨的触身球不知凡几。
从下往上,脚面、小腿、膝盖、大腿,后背、手臂、手腕,处处挨砸。
若非如此,棒球比赛时,打者也不会老老实实地穿戴影响动作的打击护具,血的教训摆在眼前。
职棒比赛也时不时出现触身球事故。
有时候张哲浏览职棒新闻,看到喜欢的球星被触身球砸到骨折赛季报销,也会郁闷好久。
轮到自己就更不用说了,他可是曾经的触身球受害者之一。
当张哲通过前面三个打席的情况发现对方的内角攻势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十分不爽,感觉自己被看低了。
但是刚好前三个打席他打得又很一般,好像印证了对方策略的效果一样,那就更加不爽了。
一次两次三次都来,难道第四次还会来?
想想还真有可能,因为对方投手换了,但是捕手没换,配球模式大概率延续。
"来球就打!"张哲憋着一股劲,等着打内角球。
投手石田隼都热身完了,主审让张哲进打击区,比赛恢复。
张哲走进右打击区,认认真真把地面抚平踩实,一丝不苟地做好准备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