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当晚得回宫,不会留在思贤居,而张佐自觉地留了下来。
夜深人静,陪朱浩一起批阅奏疏时,张佐从怀里拿出另外一份奏疏,递给了朱浩。
“这是……?”
朱浩打量张佐。
不放在公开的奏疏里,而要放在怀里,张佐生性拘谨,不会如此不守规矩,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便是朱四让他这么做的。
张佐为难道:“这是户部孙老部堂请辞的奏疏,孙部堂也上到第八份了。”
朱浩拿过来仔细看过,果然是孙交的请辞表。
言辞都那样,没多华丽,却少了杨廷和那种劝谏的口吻,更像是大臣不想干了,还是直接撂挑子那种,从这份奏琉上看不出孙交对这个国家有多大的责任,只透露出想关起门过小日子的心思。
这大概也是孙交跟杨廷和间的本质区别。
孙交一心过安稳日子,没想过为大明做贡献,巴不得早点退。
而杨廷和虽然跟皇权形成激烈的斗争,但其对大明有一股责任心,有臣子为国为民的情怀在里边,杨廷和实际上不想致仕,但眼见君臣不睦,不得不上奏请辞。
张佐见朱浩在认真看孙交的辞呈,声音变得柔和下来:“陛下之意,孙老这份,也由您斟酌。其实孙老退与不退,全都是看朱先生您的意思。”
其实朱四并没觉得孙交是多么不可或缺的人物。
之所以让孙交留下来,朱四更多是看在朱浩的面子上,还有孙交是其安陆同乡,乃老兴王朱祐杬当初便刻意结交和拉拢的朝廷重臣,从个人角度来说,朱四只喜欢兴王府出身的人,尤其是朱浩,别人但凡跟他有少许过节,他一个都不想留。
这也能看出朱四的性格。
薄情寡恩。
“嗯。”
朱浩点头,没有再多提。
……
……
朱浩给朱四定下的期限是三天。
看起来要再斟酌,其实代表着三天内就必须要同意杨廷和的辞呈,让杨廷和回四川老家。
只要杨廷和能走,皇帝该演戏还是要表演一下,君臣依依不舍,对杨廷和离开京城的关照,回乡后的接待……总之能赐的都赐,能照顾的都照顾,只要你人滚蛋,一点小恩小惠还在意?
杨廷和早就确定自己要走,每时每刻都在安排,他已不在意皇帝几时同意。
而朱浩这边,则要把握这三天时间,试图做点什么,改变一下朝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