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是真不理解,为什么吏部要调个小小的翰林修撰出京,会遇到那么多麻烦。
却不知,满京城内,最难被吏部管辖之人,也就是朱浩了。
就算现在吏部还是文官派系掌控,可所有调令都要得到皇帝朱批,而在人员调动方面,朱四基本都采纳朱浩的意见,这种吏部的调遣奏疏,其中有很多门道,朱四看不懂,都会拿给朱浩批,而朱浩也会在调动细节上做出一些指点,告诉皇帝,这个人到底为何应该外调,为何应该升迁……
等于说,朱浩才是吏部的顶头上司。吏部想把朱浩调走?那要看朱浩自己愿不愿意。
杨慎叹道:“敬道,你不是跟黄阁老也相识?其实你现在于朝中有这么多臂助,何不考虑就留在翰林院内,多做几年学问?“
朱浩道:“用修兄,你觉得我如今这为官的状态,真的好吗?”
“这……”杨慎不知该如何评价。
朱浩现在做官都不能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形容,根本是每天都在晒网,年纪轻轻却已有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从某种程度而言,朱浩根本是失去了上进心。
可毕竟朱浩是状元!
杨慎道:“我刚考中进士时,朝廷昏暗,与你作为大致相同,其实你完全可以熬一段时间,没必要自暴自弃。
“以你的年岁,就算在翰林院里考满九年,也还是个年轻人,外调地方后,以那时你的资历,无论做什么官都得心应手,也更有威信。“
朱浩笑道:“多谢用修兄提点,其实我自己也觉得现在挺好的,每天不用按时应卯,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就看朝廷几时调我出京了。“余承勋在旁笑着打圆场:“用修啊,你别总劝敬道,他现在自得其乐,我们干嘛干涉他的生活呢?就说唐寅做翰林学士这件事,你觉得会对翰林院形成如何影响?”
杨慎摇摇头,不想回答余承勋这个问题,尤其是在朱浩面前。
朱浩道:“其实我问过唐先生,他说提前都不知晓有关升迁他做翰林学士之事,或许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也说了,以后基本不会出现在翰林院中,有关议礼之事,他也少过问。”杨慎点头:“那就好。”好什么?怎么个好法?杨慎只是一句敷衍的话。
只要唐寅不来翰林院捣乱,那唐寅这个翰林学士在杨慎看来就很称职。
杨慎又道:“敬道,你有时间再去拜访唐寅一番,帮我带张条子给他。”
朱浩和余承勋同时打量杨慎。
好像都在说,你杨用修有能耐了啊,现在都开始跟你爹一样,给大臣写条子了?让别人按照你的条子来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