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新朝崛起(1 / 1)

在喀山王伊尔哈木晋位为皇帝后,喀山国的政治级别也同步升级为了帝国。

这个消息就像湖中的涟漪一样,不断的向周围国家传播而去。

如今,喀山帝国周围的环境较之于1444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东边的乌兹别克汗国在动乱之下分裂出了一个西伯尔汗国。虽然西伯尔汗在乌兹别克汗的重压之下,最终还是选择向乌兹别克朝贡,但终究乌兹别克是失去了小半的领土,实力大大衰弱。

东南边的诺盖汗国在与喀山一战之后,被乌兹别克汗国和河中埃米尔国瓜分了绝大部分领土,只剩下杰特鲁这个代表着耻辱的首都,孤悬在乌兹别克汗国与喀山帝国之间,最终成为了乌兹别克汗国的朝贡国;河中埃米尔国南北打穿了诺盖整个国土,与喀山帝国在咸海和里海之间达成接壤。(埃米尔:阿拉伯世界的公爵

与河中埃米尔国隔里海相望的,是喀山西南方高加索山至亚述海一带的国家,分别是加奇库穆赫、切尔克西亚以及克里木汗国,加奇库穆赫是一个依兰木教的小王国,在高加索山以北,占据高加索山东麓的北侧。为防止喀山南下时被其“假途灭虢”,加齐库穆赫选择与奥斯曼土耳其结盟,同时笼络乌兹别克汗和诺盖汗,保证自己的生存空间。

切尔克西亚在高加索山西麓,是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国家。与加齐库穆赫不同,切尔克西亚王选择了另外一方,即喀山帝国,相比于地处小亚细亚半岛的奥斯曼和已经衰落分裂的帖木儿,身边的喀山更需要笼络,更何况在驱逐哥萨克人的方面,切尔克西亚王还需要喀山帮助。

克里木汗国则是彻底沦为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走狗、马前卒,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卫戍国。卫戍国是附庸国的一种形式,它无条件的保护宗主国的安全,只需要缴纳极少量的税金,整个国家就相当于是宗主国的一支军队。看着当年的盟友沦落至此,伊尔哈木感觉十分难受。当年兀鲁·马黑麻开国之时,正是克里木汗国的声援才让喀山汗国在国际社会上站稳了脚跟。伊尔哈木发誓,一定要将克里木蒙古人从奥斯曼突厥人手中拯救出来。

喀山帝国的西面,是立陶宛和波兰这个一王两国的奇怪政治体,在遭受喀山的进攻后,波兰王老实了许多,不知是在休养生息,还是在背地里刷鞋阴谋诡计。伊尔哈木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印象。

北面的莫斯科“小帝国”,也是刚刚与喀山交战,丢失弗拉基米尔重镇,如今疲弱不堪。伊凡三世将自己的势力收拢了起来,准备找准机会先吞并诺夫哥罗德,再考虑收复故土的事。

在这四面的邻国中,只有几个国家不是喀山的敌人,这其中,还有些是背地里的敌人,比如乌兹别克汗。

唯独河中,在侵吞诺盖大部分领土后,体量上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大国,但在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还仍然是一个小国,所以一直和喀山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以防止某一天帖木儿帝国强主崛起收服四方。

河中刚刚从帖木儿帝国中分裂出来,与其一道的还有乎罗珊、俾路支还有霍尔木兹,这四个国家就像当年的三家分晋一样,将整个帖木儿帝国从东西南北四面撕扯开来,使得帖木儿只剩下伊朗高原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省。

乌彦巴根抓住时机,向伊尔哈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凡大国立,并不一定以征伐立国,四方诸国也应是我喀山的臣民,也就是说,如果其他国家愿意表示臣服,我们就不应该向他宣战。如此,既能保存实力,又避免劳师伐远,臣服之国也有上贡之礼,所得收益与本国地方无异,岂不快哉。中原人将其称之为朝贡”。

伊尔哈木先是思索了一下,而后问道:“我国四方都是敌人,哪有人愿意向我们朝贡呢?”

乌彦巴根似乎胸有成竹:“回圣上,早在几十天前,臣便派人前往河中,得到了河中大埃米尔阿里·帖木儿的亲切接见,埃米尔对我国的军事实力十分羡慕,也十分钦佩,尤其是我们反击大帐的统治,消灭大帐的国家,给了埃米尔很大的信心,埃米尔表示,他愿意向我国朝贡,以换取留学生到喀山留学的机会”。

伊尔哈木显得十分开心,这是头一次听到有哪个国家对喀山的印象如此正面,评价如此高。

随即大手一挥,写了一道条子,令乌彦巴根到理藩院处理相关事宜。

1483年三月末,河中派遣使者与学生,带骏马三十匹,金银珠宝一箱,赴喀山朝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