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俞大猷、陈璘所率的一路偏师合计上万官兵,也的确从定海开洋历时七日,到达萨摩国。
萨摩藩藩主岛津义久因为水军基本上都让其弟岛津义弘带去了北九州,而也就放弃了通过水军阻止明军的战术,而是主动收缩战略,到萨摩城一带山岭设伏,且派出精锐小分队去沿海内城引诱明军进入伏击圈,以打算用钓野伏的方式击败明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倭国不比大明,综合国力有限,水军规模很难做到能同时在两处地方放上千艘战船。
不过,岛津家之所以把水军集中到北九州抵抗从朝鲜登陆的明军,明显情报工作做的不错,从与他们勾结的大明沿海豪绅那里知道了明军从北方来的主要是陆战步兵,从定海来的主要是水师,所以选择了把水军集中到北九州去。
而岛津义久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也算是一种明智的决断。
素来倭国岛津家就有“不出昏暗之君”的美誉,很注重家教。
在战国时代重新统一岛津家的岛津贵久就这样评价过他的三个儿子,言岛津义久可识大体、善决断;岛津义弘武勇雄略;岛津岁久运筹帷幄;岛津家久知兵法韬略。
事实上,倭国因为现在正处于战国时代,诸大名连年征战,能成为一势力的都是不简单之辈。
什么立花道雪、锅岛直茂都是在这时的倭国有名气的。
但大明现在正处于国力上升期,执政者开明而勇于改革,唯事功考成选才,所以能臣名将也处于井喷期。
因而,即便倭国这段时间所谓能人多,但于全国数万官将中脱颖内卷而出的大明征倭将领,也不是吃素的,可供参考的史上军事战例经验也不是倭人可比的,在倭人看来很高明的战术在大明名将面前很容易看出端倪来。
所以,吴惟忠等也就没上当。
俞大猷和陈璘等自然也没上当,在登陆后仍旧按照枢密院方逢时、刘显等名臣老将,预先安排的方略,稳扎稳打,只在萨摩内城附近挖壕堑设板屏,而让岛津义久无法发挥自己的地利优势,最终岛津义久只得撤走了伏兵。
而戚继光则在平户城与被活捉的有马晴信进行了一番交谈,让他为中间人带信给岛津、大友、龙造寺这三家在九州最大的大名,说大明有意与之谈判,且表示若不谈判,大明就继续增兵,南北对进,彻底征服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