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您自己尝尝就知道了。”
这杂货店老板名唤刘光明,和来娣丈夫刘缺贤是同宗的人,自然也认识来娣,便很恭敬地笑着回了一句。
来娣还真的让婢女取了一些来,而亲自尝了一遍:“这的确是盐,成色很好!”
随即,来娣就道:“老叔,你有多少这样的盐要卖,我全要了!”
因朝廷只是对官府批发给专卖户限购,而不对专卖户零售时限购。
原因嘛。
一是节约监管成本。
二是没有必要,毕竟能到每个专卖户手里的盐也有限。
所以,来娣也就能够从这刘光明手里买走所有的盐,且也最终买走了他店里的所有盐。
“我要五斤!”
“我要十斤!”
“我要二十斤!”
……
无独有偶。
许多百姓在发现一家店开始卖便宜盐后,就都疯狂了起来,纷纷大量抢购。
毕竟,如今盐价一天比一天高涨,而他们因为信息滞后性,又不知道朝廷有许多盐从河东和四川运了来,也就都恐慌不已,而都想赶紧多屯点廉价盐,免得为吃盐花高价。
“不要抢!”
“现在官盐行有的是盐!”
“我有许可证,能一直为你们去拿盐,你们不要抢啊!”
……
一开始。
这些卖盐的小商小贩对于抢购的现象还很乐见。
但渐渐的,随着买盐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们又能一直不断的从官办盐行手里拿到盐,就先相信了朝廷不缺盐,再加上又觉得频繁进盐卖盐太辛苦,和对解劝各类因为抢盐而起的冲突而感到烦躁,就不得不主动替朝廷劝起这些百姓来,不再隐瞒自己能不断拿到盐的消息。
不过,群众是有盲目性的。
一旦兴起了这种炒盐的热度,一时间也难以迅速消减下去。
所以,任由这些卖盐的小商小贩喊破喉咙,大量卖盐的百姓还是很多,还是源源不断的有百姓来卖盐。
何况,现在的士民百姓收入的确普遍增加了不少,也就不缺钱,且由于吃人的传统盛行了几千年,让他们更缺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