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队友的限制和新目标(1 / 4)

人造卫星的重生或新生,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有领航者航天公司的参与,人们可以直观的看到科研工程师造卫星的过程,看起来仿佛很简单,就是把一些提前准备好的东西安装到位就可以了。

其实这只是被看到的,展现在镜头前的,而在镜头之后,工程师们有大量的事要做,甚至仅仅镜头前的这些工程师根本就不够,还有大量的人员、设施和资源在围着这颗人造卫星运转。

不过人类首次在外太空对人造卫星进行升级改造,看起来并不难,也给了更多的人信心。

面对宇宙,面对人类未来的信心!

甚至还有思考的,以后人类制造卫星是不是可以直接在太空制造?

直接在太空从零开始制造,那当然是有难度的,毕竟现在太空里的制造设备只有天庭空间站的这个制造中心,它的整体大小也才三十多米乘以十几米,这个大小可能还没有地面的一台生产设备大呢。

月球基地里也有一些制造设备,但是大小比制造中心还小,一个制造中心可以抵得上好几个月球舱。

对了,还有国际空间站和天宫里的几个小3d打印机,那就更小了。

事实上人们思考的是,零件生产阶段依然在地面进行,毕竟地面有完善的生产体系,抛弃不用才是犯傻,人们说的在太空制造卫星,是在地面把零件制造好,然后大包运到太空,最后再维修舱里组装完成。

如果整体的卫星从地面运到太空,那要考虑的东西都太多了,多到一大部分都不是人造卫星在太空运行时必须的,但是为了整体从地面运到太空,那些东西又是必须的。

如果只是零件,单体的零件结构强度肯定远大于人造卫星,只要打包好,那么完全可以暴力送上太空。

在太空里进行卫星组装,那些与“暴力运输”有关的辅助结构肯定就不需要了,所以相同的平台就可以加装更多的设备,让卫星的实用功能占比提升到最高。

不过这得重新设计,一时半会可能出不来。

但是直接在太空进行测试,而且测试物品还是报废、半报废的卫星平台?代价好像也不大,完全可以进行!

是个很好的未来走向!

不久?领航者和天夏这次的第一颗太空升级组装卫星从维修舱运出,并且运行正常之后?所有人都感觉非常高兴?人类的航天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闻上说地球怎么怎么危险,环境多么多么恶劣?但是对一般人类说?地球的环境在怎么恶劣,相对于太阳系其他的星球?那简直就是天堂,好像发展航天技术不怎么重要一样。

可是人类又是喜欢看热闹的种族?所以当航天技术不断向前迈进的时候?他们同样非常兴奋。

他们也想看看神秘的太空里到底有什么。

比如隔壁的三体星系?到底有没有三体人?

因为隔壁恒星系距离太阳系最近,所以人类最它的遐想也最多。

毕竟哪怕是最近的这个恒星系?人们分析过?以人类的航天科技水平?飞过去最起码也得几百年。

几百年……

那时候还真不敢想象人类世界是个什么状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