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两人过来,托尼-冯-科万特笑着说道:“你们两个终于舍得过来了;我跟你们讲,喝酒可是人生一大乐趣。”
没想到一向冷静的德国人,竟然会这么说。看来也是喝得差不多,至少不是在清醒状态中。没见过猪肉,谁还没有见过猪跑。因此两人并没有在意,毕竟这也算是一种放松心态的方式。
本雅明-贝京这个时候突然说道:“这两个人在探讨到底是哪个国家对火箭发展作用更大;而且还是边探讨、边拼酒那种;自然而然就开始放飞自我。”
其实对于火箭而言,德国可以说是与其渊源颇深;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德国就已经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在他们成功研制出液氧和石油燃料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之后,便尝试着将火箭技术用于军事装备,开始着手研究导弹武器。
在德国科研学家的努力之下,弹道式导弹v-2以及飞航式导弹v-1诞生。其中v-2导弹在战争时期给英法等国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打击,面对v-2导弹展现出了各种优势以及战略意义;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垂涎不已。
因此德国战败之后,美国和苏联便开始搜刮起德国的火箭技术来。当时的苏联慢了一步,当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候,美国已经将德国的大批火箭技术相关设备以及设计图稿据为己有,俘虏了绝大多数火箭专家。
等到苏联正式掌握德国的火箭基地的时候,就只剩了些零散的火箭部件、残损的文件稿纸以及一些直接价值不大的设备之类的“残羹冷炙”。直到最后苏联也没有得到相对较为完整的v-2火箭的技术文件,可以说苏联想要复原v-2火箭要远比美国困难。但是苏联并没有就此气馁,经过对残存资料的整合以及相关研究进程的探讨以后;苏联决定从人才、资料和设备上着手复原。
为了吸引人才,拉贝研究所决定用优渥的待遇来吸引德国相关技术的人才,不过如此,苏联本国人才也积极参与其中。当时苏联的火箭技术复原队伍中,德国人共有587人,苏联人则有733人,其中不乏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也是托尼-冯-科万特底气所在,毕竟苏联研究火箭技术,德国工程师是苏联的8倍。
资料方面就显得比较困难,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研究小组在布拉格意外发现了部分德军档案。其中就存有一些v-2火箭的重要资料,苏德专家就这些已留资料展开了复原工作;最终成功复原出了v-2的技术文件。
至于设备则要比资料容易很多,苏联当时直接利用了德国原有的火箭工厂。在德国专家帮助下直接修复了这些工厂中的大多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以工厂中残存的火箭部件尝试着组装火箭。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v-2火箭被苏联成功的复原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