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中原河洛(1 / 4)

象棋少年! 雷出地奋 3147 字 2023-05-16

河出图,洛出书,黄河洛水之间孕育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正源,中华文化的总根。

自夏商两代都于河洛之间,到武王伐纣,西周鼎立,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在洛水之阳营建都城,初称成周,后称洛邑,敬告上天曰: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

洛阳自古被视作天下之中,九州腹心,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并在隋唐之时达到了极盛,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时称‘神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洛阳之南,有伊阙龙门。

四千多年前,河洛之间洪水泛滥,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大禹率领民众,不辞辛劳,开凿龙门山,疏通伊水,龙门山自此一分为二,隔伊水相对,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

举世闻名的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在唐代达于极盛,到清末才终止,前后历经十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一千四百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龙门石窟有洞窟像龛两千三百余个,造像十一万余尊,这些雕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雕像风格。

其中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唐高宗李治发愿建造,根据皇后武则天的容貌仪态雕刻的的卢舍那大佛,大佛高大十七米,头高四米,耳长近两米。卢舍那大佛旁边还有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共八尊大像侍立左右,构成了规模庞大的大卢舍那像龛。

大卢舍那像龛作为皇家石窟的典范,在营造之时别具匠心,一反常规,不采取全部开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代表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了大唐帝国鼎盛之时睥睨天下的雄伟气势和兼容并包的开放胸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