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年代初,克虏伯集团的钢产量一度达到了战前的两倍,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十二家企业之一。
然而,顺风顺水的第四代继承人,却突然做出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家族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代管,自己专心享受生活,醉心于摄影、跑车和帆船运动。
这在现在看来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事儿,但搁到半个多世纪前,则属于非常超前的理念——请一个“外人”管理企业而不是自己的儿子或者弟弟妹妹,这几乎就等于完全放弃了家族几代人积累的产业和克虏伯的“荣耀”!
到了1967年,随着富人开始被征收高额遗产税,第四代继承人赶紧拿自己名下的资产组建了一个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基金。同年,第四代继承人去世。
他的独子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是个“废柴青年”,他本该是继承人,但在得到每年2万马克的年金后,痛快的宣布放弃了克虏伯的继承权。
因1943年的“克虏伯家族继承法”仍然有效,他甚至连“克虏伯”的姓氏也舍掉了,换成了姥爷“入赘”前的姓,改叫阿尔弗雷德·冯·博伦哈尔巴赫。
1986年,一生酗酒负债累累的阿尔弗雷德·冯·博伦哈尔巴赫死于癌症,他在婚姻中没能留下任何子女。
克虏伯家族似乎自此彻底落下帷幕。
你们今天看到的克虏伯集团是1999年,克虏伯公司与蒂森公司合并为蒂森克虏伯集团,属于一个完全的现代企业,跟曾经的“帝国战车克虏伯”,早已经没什么太大瓜葛了。
但是古斯塔夫和贝尔塔夫妇有儿子,继承人去世可不代表克虏伯家族的灭亡。
世界在飞速地发展,2年代,3年代,4年代……在5年代末期,新伊甸计划成立,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儿童云集此地,接受社会化抚养,其中就包括路德维希——当时他还不叫阿尔弗雷德这个名字。
在贯穿整个6年代末和7年代的死亡萧条中,蓝羽一行人凭借自己的天才智商在股票,期货市场上搅风搅雨。在死亡萧条前夜,他们凭借各自的资产向银行借债拿到一笔可观的资金(能送孩子参加新伊甸计划的家庭怎么可能穷。
然后以大手笔介入期货市场,是黄金、白银、煤炭、钢铁、铜、锌、粮食等大宗物资的做多者,又是各国国债、货币、股票、地产指数的做空者。
通过这笔资本运营得来的庞大财富,他们看中了濒临破产的蒂森克虏伯,凭借路德维希的特殊身份使得克虏伯继承法重新生效!
帝国战车第四次开始了运作了,为了一群人共同的理想而战。矛头指向了公司——公司是一个代指,代指那些寄生在文明躯体上的吸血鬼。公司的部门以时区代指。
比如说,白宫身后的财团,实际掌控财团的共济会,那是公司的西四部。再比如说,一群拼命在红色战士们身上嗡嗡叫的苍蝇,那是东八部!
------题外话------
克虏伯在咱们这开设有许多子公司,至于待遇怎么样?
我只能说外资里算一般,但还是比绝大多数本地企业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