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吧,马利宁将军。”
“如果,我说的是如果。”马利宁表情凝重地说:“如果我们真的和盟军开战,你觉得取胜的把握有多大?”
虽然后世有八一军演,但索科夫却不清楚此刻的苏军,似乎有实力对抗整个欧洲的盟军,只能委婉地说:“马利宁将军,如果我们和盟军开战,英国和法国不足为虑,我们的军队能将他们轻易地打垮。”
马利宁显然对英国和法国也不看好,听索科夫这么说,便使劲地点点头,表示认可。随即又问:“米沙,如果我们的军队对上美国的军队呢,你觉得胜算有几成?”
“美军中会打仗的,首推巴顿将军,不过他在去年年底就因为车祸去世了。”索科夫继续说道:“至于其余的美国将军,我不太了解,所以我给不了您明确的答案。”
“美军有着令人恐怖的工业实力,他们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足够多的飞机、大炮和坦克,以及配套的弹药。”对于苏军和美军之间的较量,马利宁显得没有多少的底气,“虽说我们的兵力比他们多,但在战场上取得最后的因素,并不仅仅在于兵力的多少,还与部队的装备有关。因此我对我军能否打败美军,持怀疑的态度。”
马利宁的说法,与索科夫心里想的不谋而合。
马利宁说完自己的看法之后,见索科夫没有说话,便继续问道:“米沙,你觉得如果曼斯坦因和朱可夫元帅相遇,在兵力和装备相等的情况下,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索科夫没想到马利宁突然把话题转移到苏德高级指挥员谁更优秀这一点上,迟疑了许久,才开口谨慎地说道:“马利宁将军,虽然我很崇拜朱可夫元帅,但如果让我站在中立的地位来评论,我觉得在兵力和装备相等的情况下,朱可夫元帅还真不是曼斯坦因的对手。据我的观察,朱可夫元帅要想取得战役的胜利,势必要动用超过敌人两到三倍的兵力。”
说完这番话,索科夫停了下来,神情有些紧张地盯着马利宁,担心对方因为自己的看法而勃然大怒。但过了一阵,马利宁脸上的表情却没有任何的变化。相反,马利宁见索科夫不说话了,反而催促他说:“米沙,你怎么不说了?继续说下去。”
“我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索科夫小心翼翼地说:“朱可夫元帅和曼斯坦因元帅并没有面对面地较量过,因此讨论他们的指挥水平谁更高一点,需要从诸多的方面进行讨论。”
“嗯,你说的对,朱可夫元帅的确和曼斯坦因没有正面交过手。”马利宁想了想,又问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我们就换两个人,你觉得莫德尔指挥五十万大军,能突破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一百万大军的防线吗?”
索科夫听到这个问题,差点笑出声:“马利宁将军,我记得库尔斯克会战时,您是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参谋长。当时你们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莫德尔都没有在北线占到什么便宜,更别说兵力只有一半的情况下了。莫德尔被人称为‘防守大师’,是因为他指挥的部队在勒热夫地区,给朱可夫元帅指挥的部队以重创,成功地避免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就被赶出我们国境的命运。懂得防守的指挥官,不等于他懂得进攻。”
为了增加说服力,索科夫继续举例说明:“比如说我军第44集团军的司令员,就是公认的防守专家,他所防御的地段,敌人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达成目的。但最高统帅部任命他担任某个方面军的司令员之后,在战场上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以至于很快就被撤销了司令员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