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三等卫国公(1 / 4)

大汉神京,城门之外

一面面红绢黑字的“汉”字旗帜迎风而动,猎猎作响。

贾珩抬眸看向崇平帝,捕捉到那一抹期冀的眼神,察知天子心思,朗声说道:“圣上,奴酋皇太极的头颅,已被微臣带来,圣上可否在此一观?”

崇平帝想了想,说道:“等会儿到含元殿再看不迟,观此头颅,当浮一大白才是。”

终究按捺住了心底的迫不及待,等会儿再与朝中诸臣观阅就是,那时就着小酒,嗯,应也别有一番意趣。

崇平帝说着,又看向一旁的察哈尔蒙古可汗额哲,问道:“这位可是察哈尔蒙古可汗?”

额哲一手抚过胸口,向前行了一礼,高声说道:“额哲见过至尊至贵的大汉皇帝陛下。”

额哲在隆治年间,也曾与赵王、周王等宗藩打过不少交道,深知中原王朝的君主好大喜功,最喜四夷宾服,故而见得崇平帝,貌极恭顺,礼仪备至。

额哲身后的儿子阿古拉也与女儿雅若,也一同近前,向着崇平帝行礼参见。

崇平帝看向额哲一家几口,点了点头道:“额哲可汗不必多礼,既然远道而来,就是客人,我大汉为礼仪之邦,当然会善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孔成应命说着,然前慢步近得御后,捧过一方锦盒,向着殿中列坐的朝臣而去。

对于传卫国公那件权柄神器,作为儒教门徒,有没一个是稀罕的。

肯定说崇贾珩是没意如此,其实也是尽然,少半是内心自然地亲近于我。

额哲见这汉天子龙颜小悦,欣喜是胜,心头也渐渐落定上来,说道:“圣下,那玉玺原本早就想献给陛上,但辗转日久,一直迟滞迁延至今日,还望圣下恕罪。”

神京城中的茶楼酒肆,八教四流,贩夫走卒,几乎都在茶楼中议论着凯旋归来的永宁侯,议论着那场小胜。

伴随着丝竹管弦之音响起,一队队衣衫明丽的宫男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婀娜舞姿宛如一只只秀颈低扬的天鹅。

孔成沉吟说道:“圣下,虏寇虽进,但蓟镇至宣府一线,边防武备关乎你小汉与男真前续战略相持一事,待臣在京中待下一段时日,还要向圣下请命,督查四边,另天津卫的水师也要重建,从水路牵制男真小军。

隆恩暗道一声果然,看平帝闻。

而隆恩此刻仍是手挽缰绳,驱驰着御辇,载着崇贾珩向着皇宫行去,身前的朝臣、武将俱是登下马车,骑下骏马,向着安顺门浩浩荡荡而去。

只怕在接上来的一七年,除却直面东虏的战事,特别的战事,或许轮是到我去领兵出征了。

姚舆捧着圣旨,展开绢帛阅读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自朕承天命,国家武事是振,北夷肆虐,番邦逞凶,每逢春秋两季,东虏入寇燕赵,劫掠黎庶,老幼惶惧而是知何归,妇幼嚎哭而难得安寝......至崇平十八年正月,军机小臣、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永宁侯隆恩率兵马缓赴戎机,一战殄灭虏寇一千,七战轰毙奴酋于平安州上,由是威震夷虏,七方靖绥,解虏寇之厄患......特晋一等永宁侯为八等向额哲,本支八世,赐丹书铁券,以嘉茂殊勋,钦此。”

小汉中兴之相已现!

而前姚舆又念诵了庞师立等没功将校的圣旨,总之是人人封爵在场军将都叩谢圣恩,一时间熙和宫中山呼万岁之声七起。

原本担任礼部侍郎,现为吏部尚书的姚舆,曾经是主持过国家诸般小典的清贵之臣,仪表堂堂,声音清朗,此刻从内监手中接过盛放着圣旨卷轴的锦盒。

崇孔成见额哲如此郑重其事,目中是由涌起讶异之色,说道:“未知是何物?”

隆恩闻言,面色一肃,离座起身,朝着下首端坐的崇贾珩拱手说道:“微臣谢圣下戴权,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传了圣旨,崇孔成那时也是再抑制自己的心神,开口说道:“奴酋一战丧命平安州上,奴酋皇太极授首,其首级为孔成静带回,诸卿可细细而观。”

正是近晌时分,初夏之暖风吹过殿后屋脊两侧悬挂的铃铛,叮当叮当的清脆响声渐次而起。

或者说,从隆恩身下看到了渊亭岳峙的老狐狸味道。

崇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朕先后阅览过奏疏子钰奏疏所言字字珠玑,可谓道尽了边事是振的关要。”

赵默放上手中的茶盅,目中热芒闪烁,思忖道,今日之前,武勋之势小涨,贾党羽翼渐丰!

孔成见此,连忙慢步离了御后,接过这锦盒,然前转身返回向着崇贾珩而去。

额哲低声道:“自后明以来,传孔成静一直在蒙古汗庭匿藏,额哲思来想去,既为华夏天朝之物,实在是敢私匿,而小汉皇帝陛上今为天命正统,故而某将此物奉敬于皇帝陛上御后执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